“你不愿意還是怎的?”陸大壯道,“丫頭你傻呀,秦先生是個讀書人將來如果不教書了還有可能參加科舉,前途遠大,而且好像還和縣里的衙門有點關系。
你如果能在他身邊當個丫環(huán),那是你前世幾輩子修來的福分,留在村里能有什么出息?”
“跟著秦先生,是你離開陸家村唯一機會?!?/p>
“我……”陸清淺因為年紀小,還沒能體會到社會的險惡,還不想當下人。
按照她這個年紀,很多女孩子都已經被送出去大戶人家當丫環(huán)了。
畢竟女孩子力氣小在干活上比男孩差很多,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的一點兒也不比男孩少。
有的家庭是因為養(yǎng)不起,不送走就會餓死。
有的是因為父親好吃懶做,想用女兒賣點錢。
幸虧陸大壯只有一個女兒,要不然她的命運很可能也是一樣。
看到女兒猶豫,陸大壯繼續(xù)道,“如果你跟著秦先生久了,日久生情,將來就有機會做他的小妾。
做一個讀書人的小妾就算將來不能穿綾羅綢緞,至少也能吃得飽飯,比留在阿爸身邊強多了。
萬一哪天他考上了科舉,你一下就能飛黃騰達,山雞變鳳凰?!?/p>
“阿爸你考慮的真遠?!标懬鍦\悠悠道。
“丫頭啊,阿爸這么做完全是為了你將來的前途著想,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你可要抓住了?!?/p>
“可是,阿爸,秦先生的意思是要教我讀書寫字的,他是把我當成了學生了?!标懬鍦\道。
“胡說八道,你一個姑娘家讀什么書?”陸大壯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從古至今都沒有女子讀書的先例!
身為女孩就要有女孩的覺悟,不要異想天開。”
“而且家里哪拿得出錢來給你買四書五經?男孩讀書大家都會幫襯,女孩想讀書只能自個家掏腰包,而且還會被村里人戳脊梁骨罵?!?/p>
陸清淺聽了,本來充滿希冀的目光黯淡了下來。
……
應天府,御書房。
“重八,你今天又去見那人了?”
馬皇后走進門來,笑盈盈的看著發(fā)呆的朱元璋。
“見了,秦先生對咱說,他要讓陸家村的人吃飽飯易如反掌?!敝煸暗?/p>
“只是讓他感到為難的是,如何讓陸家村脫貧致富。”
“他的目標,是讓陸家村脫貧致富?”馬皇后聞言傻眼了。
“在我們看來,能讓陸家村的村民吃飽飯就已經是難如登天了,然而他卻在考慮如何讓陸家村致富???
自秦朝以來,幾百個縣令其中不乏能吏干才都沒法做到的事情,卻被他視為草芥,想想都可怕!”
“是啊,我當時也是不敢相信?!敝煸暗馈?/p>
“看來,此人的學問比所有人都要高出好幾個層次,有著天和地的差距。”
馬皇后道,“如果哪一天他真的做到了讓陸家村致富,那幾百個縣令估計會羞愧的從棺材里爬出來?!?/p>
“要不怎么叫做曠古絕今的大才呢?”朱元璋道。
馬皇后點了點頭,“重八你不是說自己一向禮賢下士嗎,現在是不是該拿出點誠意來了?”
“什么誠意?”
“比如說如何保護他的個人安全,賞賜他點金銀財寶什么的?!瘪R皇后道。
“雖然陸家村在應天府京畿治安方面不成問題,但什么事情都怕萬一。
陸家村山高水深猛獸毒蛇出沒,同時還可能遇到刁民無賴……
萬一哪天大才被毒蛇咬了被無賴給捅了豈不冤枉,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p>
“多虧了你提醒,咱差點鑄成大錯!得馬上派人保護他的安全?!敝煸盎腥淮笪颉?/p>
說到這里低頭沉思起來,思考著派誰去合適。
首先是不能暴露身份,其次必須是自己完全信得過的人。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秘密建立的錦衣衛(wèi)……
“陛下,劉御史和李相到了?!边@時一名太監(jiān)進門道。
馬皇后見皇帝要處理國家大事了,悄悄從后門退了出去。
“臣劉伯溫,臣李善長參見陛下。”
二人進門行跪拜禮。
“平身,賜座?!敝煸暗溃安疁?,善長,咱有道題想考考你們?!?/p>
有道題要考?
二人聞言,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請皇上示下?!崩钌崎L忐忑不安的道。
“有一個村子,四面環(huán)山,交通閉塞,畝產糧食只有三斗。”朱元璋道。
“假如你們是當地縣令,如何做才能讓這個村子的村民都吃得飽飯,甚至是致富?”
“你們都是咱的肱股之臣,朝廷大員,不會連一個小村子都治理不好吧?”
“大明建國之初,還有很多州縣的百姓都吃不飽飯,災民遍地流離失所。
治理一個村等同治理所有州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p>
李善長和劉伯溫對視一眼,想了想說道:
“稟陛下,想讓村民吃得飽飯,首先要鼓勵農耕,讓村民開墾更多的土地種糧食。
其次就是在政策上要輕徭薄賦甚至免除數年賦稅,減輕農民的負擔。”
“你的回答看似句句在理,實際上卻是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敝煸暗?。
“咱之前就說了,那個村子之所以貧窮最大原因是土地產量低,畝產才區(qū)區(qū)三斗。
和土地多少沒太大關系,糧食產量低就算把耕地開墾到了山頂,也是照樣吃不飽飯?!?/p>
“其次,你說輕徭薄賦?!?/p>
“我大明建國初期,到處都需要用到銀子。
如果每個地方都輕徭薄賦,甚至減免賦稅,朝廷的收入從哪里來?
沒有銀子朝廷拿什么給你們發(fā)俸祿,拿什么去搞建設,拿什么給地方撥款給災區(qū)賑災?
還要派兵剿滅各地草寇,他們不需要銀子?”
“陛下,臣……”李善長啞口無言。
從古至今朝廷讓地方休養(yǎng)生息的方法都是輕徭薄賦鼓勵農耕,然而在朱元璋面前卻顯得不切實際。
“陛下,臣認為土地糧食產量低,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風不調雨不順。”劉伯溫道。
“臣如果是當地縣令,就會清除久積冤案,建立法制防止濫殺。
只要實行仁政,自然就會風調雨順。
一旦風調雨順了,糧食產量自然就會上來村民也會吃得飽?!?/p>
劉伯溫曾任司天監(jiān)的太史令,這個官職他當的最久,也卓有成效,他在觀天象方面是一把好手。
在朱元璋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大旱,他建議朱元璋下罪己詔,清除冤案。
朱元璋也照做了,結果后來大雨還真從天而降。
還有一次朱元璋想要殺掉所有囚犯,晚上做了一個夢,劉伯溫給他解夢說能獲得疆土,但必須放掉囚犯,結果后來海寧歸降,朱元璋也放掉了囚犯。
不得不說,劉伯溫在夜觀天象上面是一把好手。
“你說的也有那么一點道理?!敝煸暗溃暗阎卫淼胤酵耆耐薪o上天,還是有點不靠譜。
萬一縣令清除了所有冤獄,還是沒有風調雨順呢?”
“那只能證明,縣令實行仁政做的不到位,要繼續(xù)查漏補缺。”劉伯溫道
“如果真的都做完了還不行,縣令就要帶領百姓,一起向上天祈雨。”
在古代縣令帶領百姓祈雨的事情,是很常見的事情。
“停停停。”朱元璋聽不下去了,施行仁政之后風調雨順就是施行仁政的功勞,沒有風調雨順就是做的夠,橫豎他都立于不敗之地。
難不成你劉伯溫還真能呼風喚雨了?
“咱就知道一人,他不用朝廷減免賦稅,不用祈雨,就能讓這個村子吃得飽飯,甚至富裕起來。和此人相比,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請問陛下,那人是誰?”
李善長道,“如果他真能做到,那絕對是罕見的干吏,能吏了?!?/p>
劉伯溫更是直言,“陛下,臣不信有這樣的能人?!?/p>
書友評價
這部小說《說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國》是好友推薦給我的,一開始并沒有抱多大的奢望,結果卻出人意料,作者落寞的花生出奇制勝,令人折服。你不妨也抽時間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