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排放核廢水,
海底生物發(fā)生了變異,它們通過魚蝦將變異傳播給人類。
在宿舍中的我,收到了一條短信。
「請注意,你的身邊已有人被感染,它們來了?!?/p>
1
島國排放核廢水。
由于核輻射,海洋生物開始變異。
它們有了人的思維,寄生在人類身上,企圖代替人類。
不僅如此,病毒在人類之間肆意蔓延。
喪尸、病毒、變異生物同時包裹了整個地球。
世界陷入末日。
突然寂靜宿舍中亮起一道光。
我收到了一條短信。
「請注意,你的身邊已有人被感染,它們來了?!?/p>
怎么會呢。
這段時間學校一直都是封閉的狀態(tài)。
怎么會有人被感染?
我抬起頭,看到聶欣正死死的凝視著我。
她的眼底有不正常的紅血絲,紅血絲布滿了整個眼球。
她的眼球往外凸起,像是瀕死的金魚。
我打了個寒蟬,不由自主的往后縮了縮。
「聶欣?」
她翻眼皮看了我一眼,沒有回答。
我心臟立馬提到了嗓子眼。
難道她被寄生感染了?
門外突然傳來了猛烈的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考。
我欣喜若狂。
這個時候能和大部隊待在一起是最安全的。
我起身,正想喊來了,讓外面的人別敲了。
聶欣沖過來,一個健步過來捂住了我的嘴。
她覆在我耳朵上,呼出的熱氣傳到我的后脖頸。
「噓!外面的人已經被感染了!」
瞬間,我像是被毒蛇環(huán)繞一般,腳底發(fā)寒。
2
宿舍門猛然發(fā)出一聲巨響。
外面的人還在不斷地敲門。
可是外面的人沒有出聲詢問里頭有沒有人,他們就這樣機械似的一下又一下的重復著敲門的動作。
我示意聶欣放下手。
我躡手躡腳的貼近了貓眼。
只一眼,我差點就驚叫出聲!
我死死的捂緊了嘴巴,不讓自己發(fā)出聲響。
門外的東西已經算不上人了!
它的身上有大片爛肉掉落,猩紅的黏液從傷口處流下,一直流到地面,從門縫流向了室內。
我感覺到鞋底有些打滑。
門外那東西的兩只手垂在兩邊,骨頭露在外面,清晰可見。
隨著它撞門的動作,骨頭碎片掉落,摩擦在地面上,發(fā)出了刺耳的聲音。
就在我還盯著貓眼的時候。
它突然抬起頭,透過貓眼和我對視上了!
灰白的眼珠詭異的轉動。
它慢慢的把整張血肉模糊的臉貼在了貓眼上。
恐懼布滿全身,我抑制不住的開始發(fā)抖。
就在我堅持不住就要跪到地上的時候,它移開了視線。
我這才想起,外面的貓眼是看不清里面的情況的。
門外噠噠聲響起。
那東西走遠了。
我松了口氣,大口的喘息。
就在這時,聶欣貼上了我的后背。
瞬間我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我倉皇和她拉開了距離。
她淡淡的看了我一眼,示意我不要說話。
她拿出手機,打出一行字。
【學校已經被喪尸入侵,我們需要去和大部隊集合。】
3
我和聶欣悄悄的摸到了窗戶邊上,小心翼翼的將窗簾打開了一條縫隙。
窗外的月光照射進宿舍里。
把聶欣的臉色映得更加慘白。
我回頭看到,差點沒把我送走。
她就和電視上的貞子一樣,就在那靜靜地看著我。
我倒吸一口涼氣。
和她比著手勢,讓她去宿舍門那里貓眼蹲著看看情況。
而我,則透過窗戶看看下面操場的情況。
樓下幾個喪尸動作詭異的圍著什么東西在涌動。
我小心往旁邊挪了挪。
終于看清了下方的情況。
兩個喪尸正在將一個人的尸體分解啃咬。
另外一個喪尸正趴在那人的頭上舔舐。
我瞬間頭皮發(fā)麻,喉嚨處涌上一股惡心。
突然,一個喪尸停住了動作。
它猛地掉轉頭過來和我對上了視線。
我后背瞬間沁出了冷汗,一動也不敢動呆呆的保持著動作。
那喪尸慢慢的咀嚼著嘴里的爛肉。
恍惚之間,我好像聞到了濃烈的血腥味。
它幽幽的看著我。
我不自然的屏住了呼吸,眼珠都不敢晃動。
過了許久,眼里酸澀,我快要抑制不住本能反應的涌出眼淚。
終于,我的眼眶里慢慢濕潤。
完了!
我的眼淚要掉下去了!
哪怕有細微的動向,估計喪尸就會沖上來。
就在我終于堅持不住,眼淚要落下的瞬間。
那喪尸回了頭。
我緩緩的跌坐在地,全身發(fā)軟。
整個人像是被汗浸濕了一樣,有股劫后余生的輕松感。
而當我回過頭的時候。
我徹底的呆住了。
4
聶欣就蹲在地上,和我面對面。
一根長棍死死的抵住了我的喉嚨。
長棍慢慢上移,直指我的眼球。
長棍再往前一分,我的眼球便會被她戳爆。
我比著口型。
為什么?
她看了我許久,然后放下了棍子。
掏出手機打了一排字。
【對不起,我以為你被寄生感染了?!?/p>
草!
我差點爆了粗口。
她和我解釋,現在的世界不僅有喪尸,還有被海底生物寄生感染的人類。
海底生物寄生在人的身上,行為會和人類一模一樣。
但是它們的目的卻是讓整個人類滅絕,失去自己的意識,成為它們可以寄生的宿主。
我沒好氣的打出一排字。
【你看我哪一點像是被寄生了?!】
她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和我表示歉意。
然而就在這時。
窗戶外的墻壁上有了骨頭摩擦的聲音。
「吱——」
這詭異的聲音在寂靜的環(huán)境里格外刺耳。
那群喪尸爬上來了?!
書友評價
黎堪的這部小說《末日海洋生還》,可以說是心靈雞湯,它讓我明白: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覺就是舒服。即使默默不語,也是一種默契,縱然兩兩相望,也是一種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