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這些人并非愚昧之輩,眼見你對文人優(yōu)渥有加,自然能料到武將的地位日后將一落千丈,于是在戰(zhàn)場上能避則避,誰又甘愿為你豁出性命?
就連梅殷,身為朱元璋的女婿,最終不也選擇了投降嗎?
更有傳言稱,大明第一代的戰(zhàn)神李景隆,或許早已是朱棣安插在朝中的暗棋。
靖難之役,朱棣的成功,運氣與自身能力僅占半數(shù),另一半則要歸咎于朱允炆的決策失誤。
由此可見,朱元璋將江山托付給朱允炆這樣的無能之輩,還為此大興冤獄,真是不值。
為朱允炆鋪路所付出的代價,遠不止藍玉案那般簡單,四年的內(nèi)戰(zhàn)更是讓大明元氣大傷。
本應(yīng)用于清除北方韃元殘余勢力的國力,因靖難之役而損耗殆盡,反令北元得以喘息,明朝國力大減。
此消彼長之下,朱棣登基后,不得不傾盡后半生之力掃平漠北。
雖然幾次親征為他贏得了顯赫戰(zhàn)功,但大明本應(yīng)蓬勃發(fā)展的國力卻因此而被透支。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為洗脫殺兄逼父的惡名,不得不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
朱棣亦是為了掩蓋篡奪侄子皇位的污點,唯有親自領(lǐng)兵出征,以對外戰(zhàn)爭彰顯功勛,將本應(yīng)由三代人完成的事業(yè),一代人便匆匆完成,其代價便是瘋狂印刷寶鈔,進一步透支國力。
寶鈔在朱元璋時期已初現(xiàn)貶值端倪,本應(yīng)隨著第二代皇帝的即位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朱棣為了戰(zhàn)爭,不顧經(jīng)濟規(guī)律,強行提升寶鈔價值,再次剝削了全天下的百姓。
鄭和下西洋雖帶來了財富,但這些財富并未用于改善民生,而是投入了《永樂大典》的編纂與北伐戰(zhàn)爭中。
這兩項成就固然輝煌,卻也難掩朱棣試圖以此洗脫篡位之嫌的用心。
其結(jié)果便是,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后世子孫因財力不支,不得不停止下西洋,邊防部隊也因資金匱乏而難以維持。
到了他的重孫,大明第二代戰(zhàn)神、堡宗、瓦剌留學(xué)生、豬騎朕時期,之所以發(fā)生土木堡之變,皆因國力空虛,邊防精銳難以維系,大量衛(wèi)所被撤銷,導(dǎo)致瓦剌勢力崛起。
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皆始于朱允炆即位之初。
甚至,困擾明朝一世的宗室問題,也是由朱允炆登基所引發(fā)。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設(shè)計,藩王制度既是皇室的屏障,也是皇室的力量。
只要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藩王們便無理由反叛。
然而,朱棣以造反起家,為避免后世效仿,他采取了較為溫和的削藩政策,剝奪了藩王的兵權(quán)和事權(quán),轉(zhuǎn)而增加其俸祿。
這雖以財權(quán)換取了兵權(quán),卻也讓藩王們無所事事,大肆繁衍后代,最終耗盡了大明國庫。
綜上所述,朱允炆的上臺,使大明陷入了一個難以掌控的局面。
當朱雄提出武將會被屠戮的見解時,陸瑾言、孟廣哉、謝孟禮三人皆是驚愕不已。
朱雄繼續(xù)道:“如今,以涼國公為首的超一流武將群體,乃是陛下為太子將來登基清除漠北殘余勢力而精心培養(yǎng)的。
尤其涼國公藍玉,與太子殿下有姻親之誼,在開國武將或老或逝之際,他已然成為武將中的佼佼者。
此人在軍中素以跋扈著稱,年輕的皇長孫又怎能駕馭得了他?
一向多疑的陛下,又怎會為將來的皇太孫留下這樣的隱患?因此,涼國公藍玉必死無疑?!?/p>
陸瑾言、孟廣哉與謝孟禮三人愣怔了片刻,隨后陸瑾言道:“二郎,你何以如此篤定地認為此事必將發(fā)生?”
朱雄沉聲道:“當今圣上多疑善變,涼國公藍玉手握重兵且行事不羈,一旦圣上認為其后代無法駕馭,藍玉的末日便屈指可數(shù),這與他是否忠誠或勇猛無干。
套用一句不恰當?shù)脑拋碚f,這種事不能想,有實力去想也有罪?!?/p>
三人聞言,細細思量,愈發(fā)覺得朱雄所言不無道理。
只要不具有常遇春家族血脈這一支承繼大統(tǒng),藍玉確有謀反之虞。
而在這眾多候選人中,唯有三皇孫朱允熥尚存可能。
謝孟禮不禁問道:“如此說來,唯有三皇孫登上帝位,藍玉才可能忠心輔佐?”
朱雄輕輕搖頭:“事情遠非如此簡單。且不說三皇孫出生時,太子元妃常氏逝世,預(yù)兆不祥;單論這些年朱允炆樹立的良好形象,文官集團又豈會輕易讓三皇孫取而代之?”
孟廣哉長嘆一聲:“照二郎所言,秦王因暴虐被剔除,為安人心,只得立皇長孫朱允炆。而圣上為?;书L孫之基業(yè)穩(wěn)固,又不得不鏟除淮西武將?”
朱雄頷首。
歷史確有記載,大勢所趨,雖有些許細節(jié)被朱棣篡改,但整體脈絡(luò)無誤。
這群書生聽聞即將上演的功臣宿將慘遭屠戮,心中難免涌起一陣悲涼。
陸瑾言感慨萬分:“他們畢竟在驅(qū)逐韃虜?shù)膽?zhàn)役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如此殺戮,豈不寒了天下武人的心?”
唉……
其余二人亦是感慨萬千。
“為了老朱家的大明江山,圣上也只能如此抉擇。只是,即便除去了功臣宿將,強行扶上帝位的皇長孫,仍需面對藩王這一棘手問題?!敝煨墼俅螔伋鲆粋€深刻見解。
三人聞言,再度緊張起來:“此言何解?”
朱雄緩緩道來:“諸位可曾想過,帝王之權(quán)源自何處?”
陸瑾言等三人一時語塞,朱雄繼續(xù)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旨在統(tǒng)一思想,確立君權(quán)神授的神圣地位。然而,君權(quán)神授、順應(yīng)天命的前提,一是實力,二是百姓溫飽。
若朱允炆真被圣上強行推上皇位,他欲獲取實力,除了削藩奪權(quán),震懾武將,別無他法。而削藩稍有不慎,便可能激起藩王叛亂?!?/p>
謝孟禮插話道:“即便藩王起兵,其大義何在?若無大義,豈不是自尋死路?”
朱雄聞言呵呵一笑:“大義?需要大義?我看未必?!?/p>
說到此處,朱雄起身:“好了今天就到這吧,我們約好今日去釣魚,還是準備準備餌料為好?!?/p>
……
書友評價
《為所欲為》作為一部歷史題材小說,作者藍百碗用細膩的筆觸,巧妙的構(gòu)思引導(dǎo)讀者去閱讀,并不斷抽絲剝繭,可讀性極強!值得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