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咸陽花開時》 章節(jié)介紹
《待到咸陽花開時》是一部中長篇小說,作者流淞構思巧妙,每個章節(jié)都有出奇制勝的精彩橋段,不禁讓讀者拍案叫絕!小說《待到咸陽花開時》第8章主要內容:轉眼,李斯便在鹿臺院待了三年,荀子此人擅帝王之術,這一輩的弟子中,最為出眾的便是韓非。韓非身為韓.........
《待到咸陽花開時》 李斯赴秦 在線試讀
轉眼,李斯便在鹿臺院待了三年,荀子此人擅帝王之術,這一輩的弟子中,最為出眾的便是韓非。韓非身為韓國公子,自是將荀子帝王之術學的淋漓盡致。雖說他是個口吃,卻是寫得一手的好文章。其次便是李斯,李斯今年已有十二,也是個俊俏的少年人了。韓非年長了李斯兩歲,倒是比李斯成熟幾分。韓非出生王族,故而日常生活中總是維持著王族的禮儀,如此這般,只叫人覺得他生性傲慢,不愿與他交往。故而,求學三年,韓非只得李斯這么一個朋友。
這日上著早課,窗外卻是下著大雪,再看看書院中的弟子,因是荀子親自授課,這二十名學生可真是不畏嚴寒,聽得津津有味兒。唯獨李斯一人,側著身子看著窗外的大雪。荀子瞥了他一眼,道:
“李斯?!?/p>
座下的弟子心中暗自竊喜,李斯整日都在出神,這下有好戲看了,唯獨韓非面露擔憂?!皩W生在?!?/p>
不曾想,李斯反應倒是快。荀子也不多做為難,只是問道:
“你且說說三家分晉之事?!?/p>
李斯低著頭,周圍的人有不懷好意的,有事不關己的,也有如韓非一般面露擔憂的,當然還有一些是真的想要聽聽他的見解如何。雖說李斯不是學業(yè)最為出眾的,但是他的某些看法卻是常常受到荀子的贊賞。
“三家分晉,于弟子來說,其一,是晉國公族內亂,同族相殘,導致公族無人可用,不得以啟用外姓貴族。其二,便是由此導致的六卿把持朝政。外姓勢大,王族勢弱,三家分晉只是遲早之事。然而為何會是三家分晉?弟子曾想過,晉國后期六卿互相殘殺,互相吞并,只剩下知、趙、韓、魏、四氏,其中是以知氏勢大,大有吞并其余三氏之趨。然,知博自大,終導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吞并知氏,最終得以晉國王權沒落,三家分晉?!?/p>
李斯說完此話,荀子滿意的點點頭,李斯卻是陷入了深思。
“很好,坐下。”
“老師。”
李斯突然抬起頭,看著荀子。
“學生想問,若是晉國得以存活,秦國可出得了函谷關?”
荀子一愣,繼而道:
“這可不一定,但,若是晉國尚在,秦國兵出函谷關定不似今日這般容易?!?/p>
不想李斯定會問這樣的問題,一眾學生紛紛將目光投向李斯和荀子,神色各異。只見李斯道:
“學生受教?!?/p>
就這般坐了下去,還以為他們要說些什么,沒想到竟是這樣,眾人不免有些失望。倒是韓非,看著李斯的目光多了幾絲意味。他方才所說之事確實是讓韓非思量了許多,韓國勢弱,多年來已被秦國吞并不少土地。歷代韓王卻是秉持著以秦為主,享受著委曲求全換來的片刻的安寧,卻不曾看到韓國逐漸減少的土地。
亥時左右,一道人影悄悄進了荀子的住所。
“你來了?!?/p>
似是料到李斯會來一般,荀子一直未曾就寢。
“老師?!?/p>
李斯跪坐在荀子的床榻前,道:
“學生來此,只想問,老師覺得當今天下局勢為何?”
荀子道:
“自是秦國勢大?!?/p>
李斯又道:
“秦國自孝公用衛(wèi)人商鞅變法以來,日漸強盛。后,孝文王用張儀,連橫保秦,得以讓秦國繼續(xù)發(fā)展。武王在位三年,卻也是兢兢業(yè)業(yè),派左相甘茂攻打宜陽。至如今昭襄王,在位多年,任用魏冉,范雎,白起諸位賢臣,繼續(xù)東進,長平之戰(zhàn)令趙國元氣大傷??梢姡孕⒐詠?,秦國代代明君,秦國日益強大,然縱觀六國,韓國忍氣吞聲,以身侍秦,趙國長平之戰(zhàn)元氣大傷,無力抗秦,魏國勢弱,無法與秦抗衡。再看燕國,目光短淺,每每與趙國開戰(zhàn),楚國勢大,卻是偏居一方,齊國受秦國遠交近攻影響,與秦國交好。再看六國國君,要么不思進取,要么昏庸無道,而秦國君主,自穆公以來,便個個想著東進,取周而代之。故而,學生斗膽,推測秦國將會一舉殲滅六國!”
荀子微瞇的雙眼睜大,李斯說的有理,但是,身為齊國人他卻是不愿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師生二人相互對望,誰也不退讓,良久,荀子才嘆道:
“通古,莫要忘了,你是楚國人?!?/p>
李斯正色道:
“學生從不敢忘記家中先祖?!?/p>
“那,你今日這番言論意欲何為?”
“學生幼年時在家中看到一事,廁鼠居于茅廁,養(yǎng)成膽小的性格,且個個瘦小,然倉鼠居于糧倉,卻是膽大,個個肥碩。故而,學生覺得,既然同為鼠類為何會有這般區(qū)分?然,定是環(huán)境之不同,茅廁與糧倉怎可相比?故而,學生覺得,一人若是有才,必定是要有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地方方能一展抱負。正如這鼠類居于廁所與糧倉結局也不同一般。昔年商鞅四處不得志,至秦國得孝公重用方能一展抱負。若是商鞅一生不曾得到重用,空有一身才華又有何用?如今秦相范雎,乃至昔年白起又何嘗不是?更有孫子先例在此?!?/p>
荀子平日便覺得這李斯與其他人有些不一樣,今日聽他言語,這才覺得自己從前從未真正認識過這人,竟然有些后怕。
“聽你的意思,是為了一展抱負,而不顧國家了?”
李斯道:
“學生自然是想要一展抱負,然而,學生也是不敢忘記祖先的?!?/p>
“那你還這般!”
“老師,七國連年戰(zhàn)火不斷,老師可曾想過,如若七國不再有戰(zhàn)爭,這黎民百姓也就不用忍受戰(zhàn)爭之苦了?!?/p>
“那就不能有人挑起戰(zhàn)爭!”
“不!老師此言雖對,但是,這七國之君誰人不想吞并其余六國而稱霸天下?這樣一來,六國百姓又如何能夠擺脫戰(zhàn)亂之苦?如若這般,何不當真讓一國吞并其余六國,這般,百姓豈不就不用忍受戰(zhàn)亂之苦了!”
李斯說的興奮,聲音也有些激昂,只是臉上依然是沒什么表情。誰知荀子卻是被他這一番言論氣得顫抖,指著門外,吼道:
“你走,我,再也教不了你了?!?/p>
見此,李斯愣了愣,隨即對著荀子磕了三個響頭。
“弟子告退,老師保重?!?/p>
李斯離去后,一直氣憤的荀子漸漸平復了心情,對著門框發(fā)起呆來,一時間,竟然對哈哈大笑了起來。
“沒想到,我儒家門下竟還有這樣的弟子?!?/p>
笑聲止住,荀子又嘆了口氣。
“這條路可不好走啊,通古。”
翌日清晨,李通古被趕出了鹿臺院的事兒便在學生中流傳開來。而此時前來送行的,只有韓非一人。看著眼前這個十二歲的少年,韓非不經(jīng)有些擔憂起來。
“通、通古,今、今日、一別,不、不、不知、、、、、、”
“何時才見?!?/p>
李斯接過他的話,韓非臉一紅,點了點頭,李斯道:
“你莫要擔心,即是有緣,自會再見的?!?/p>
“嗯,一路、路、保重?!?/p>
“你也保重?!?/p>
李斯說完此話,轉身,背著他的小書籃,決然離去。
出了城門以后,不出意外的,盧生又出現(xiàn)了。
“公子此番要去往何處?是要回上蔡嗎?”
李斯道:
“父親母親如何了?”
“徐師傅來信說到,李父李母在公子離去一月后又收養(yǎng)了一個男童。”
李斯道:
“也罷,既然他們生活安樂,我又去打攪他們作甚?老師既然說莫要忘記先祖,我又如何敢?!?/p>
“小人明白。”
“不,你不明白。”
李斯抬頭望天,倒真是有些淡淡的憂傷,盧生不免也難過了起來,這個孩子,才十二歲啊,卻要背負這樣大的責任。
“也不知韓非可有偷吃我前日偷偷藏在他床頭的半只醬油雞?哎,來的時候太匆忙,忘記帶了?!?/p>
李斯遺憾的搖著頭,繼續(xù)上路。盧生腳下一個踉蹌,差點兒倒了下去,他以后再也不會相信他家公子的憂傷了!
而此時的鹿臺院里,韓非摸出床腳那半只早就變味兒了的雞,整張臉都黑了,一字一頓,字字清楚,絲毫沒有口吃的跡象。
“李、通、古!”
走在路上的李斯打了個噴嚏,怎么了?難道是大雪天的傷風了?盧生牽著馬跟在他的身后。
“公子,我們要去往何處?”
李斯揉了揉鼻子。
“秦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