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三國》 章節(jié)介紹
《朱氏三國》是犁山執(zhí)筆的一部歷史小說,犁山語言清新雋永、詼諧有趣,干凈樸素又耐人回味,吸引了大批青年讀者。小說《朱氏三國》第6章內(nèi)容介紹:距離老道破碎虛空那日已經(jīng)過了十五日,朱符慢慢恢復了之前的活潑,不過因為記得老道最后的囑咐,加上自己離家.........
《朱氏三國》 第六章 道士下山 在線試讀
距離老道破碎虛空那日已經(jīng)過了十五日,朱符慢慢恢復了之前的活潑,不過因為記得老道最后的囑咐,加上自己離家一年,確實有些想家了,所以就向張道士說明了他想回家的意愿,張道士沒有反對,只是鄭重的再三詢問,聽到朱符肯定的答復以后,張道士只是囑咐朱符路途困難,要注意安全等等,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而朱符除了一身換洗的麻布衣服和鞋之外,就只有老道給我的《道德爾想注》和《奔牛功》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他收拾好行李,向觀內(nèi)諸人辭行。后來找到了小道士清風,問他愿不愿意跟自己一起走,而清風沒有回答他,只見小道士嘴唇動了動,似有話說,最后卻是什么也沒有說。只是看了朱符一眼。眉頭皺了皺,嘆了口氣,神情很復雜的走開了。
朱符看著他離去的背影也嘆了口氣,很是舍不得說再見。
而小白虎自從那日老道離開后,便遁入了山林,沒有露過面。之前朱符曾經(jīng)去后山中尋找小白虎,只是它并不出現(xiàn),大概是老道士離開了最傷心的就是這小老虎了吧。
一想到就要別離了,朱符很傷感,陪伴他的小伙伴不能再一起玩耍了。
第二日,朱符起了一個大早,吃了早飯之后,帶著準備好的干糧,提著一根三尺左右的結(jié)實木棍。便向張道士等人告別。卻沒有看見清風,估計這小道士是怕見到他傷感吧。
在山腳下,朱符回頭深深的看了一眼靈臺山,清幽的山很美,很美。腦海中不斷地閃現(xiàn)著一年中的種種場景:牛鼻子老道和張道士給自己講解道經(jīng)的場景,他和小白虎,清風在林間奔跑的場景。一起吃烤肉的場景。還有他去哪,清風就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場景。還有每日不曾間斷練功,從開始時的需要老道敦促。到后來不管玩的多瘋,都會自覺地練功的場景。
一個十歲的男孩,孤身一人走那么遠的路。而且是在一個貌似不太安穩(wěn)的世道中,好像是有點不靠譜。不過當時的朱符沒有想那么多,就那么上路了。也正是這種敢向前的無畏勇氣讓他走了很遠。但也傷的很痛。
可能這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離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去向一個未知的旅途吧。這旅途并不明白,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好心人,壞人。有趣的人,無趣的人,有趣的事,無趣的事,很難預料。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但是不得不說,好奇心很重要,對陌生世界的好奇,對自己不知道事情或者地方的好奇。保持這種憧憬,你會無所畏懼。
景色逐漸由熟悉變得陌生,但是路還是那條,我知道朝著那個方向,我就可以回家。而且天公作美,宜出行,適合遠游。游子也該歸家了。
往前走了大概半柱香時間,后面突然傳來了喊聲。“喂!福哥,等等我。。?!敝灰娗屣L一路小跑到朱符面前,然后彎下腰不停的喘氣。一邊跟朱符說:“福哥,我想跟你出去歷練一下。可以嗎?”說完眼巴巴的看著他.
“好啊,你小子以后就跟我混,保證你頓頓吃的上肉。正好我們路上也有個伴了,哈哈?!闭f完拍了拍清風額肩膀
“額,嘿嘿,我吃素。”說完很心虛的看看周圍。
上山一年呢,我對道家有了一些認識,知道有一些道家門派吃素,有的不吃,而牛鼻子老道這一派是相對自由的,講究緣法,順其自然。通俗一點講,就是隨便,想吃便吃!
“沒事,都是素肉,而且殺生也是我殺。你負責收拾,哈哈!“
路上多了一個人,有趣多了,連腳步都快了許多。一路上大多都是朱符在講,小道士清風在聽。偶爾回答我一句。
“清風,你俗家叫什么名字?”
“我本姓陳,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爹娘很想要一個兒子來傳宗接待,第三個終于把我給我給盼到了,所以就給我取名一個‘到’字!”
“陳到。。。”聽到這個名字朱符的心里某根弦波動了一下。整個人愣住了一刻。在小道士看來,我和之前很多次一樣,又走神了!
回過神來,他對小道士說:“陳到,你是家中獨子,怎么會做了道士呢?”
“我剛出生時體弱多病,爹娘怕我早夭,就帶我上了這靈臺山,求觀主保佑,真人便收我做了個道童,我七歲上山,如今已經(jīng)五年了,我家就在靈臺山十五里的地方,福哥,就在左前方向,我可以先和家里告?zhèn)€別,再和你一起走嗎?”
“原來你小子比我還大一歲,怎么看著這么瘦小。不過告別還是要的,畢竟是出遠門。”
就這樣,他們又走了大概兩個時辰,太陽升到最高的時候,終于走到了一個村落,朱符隨著小道士七拐八拐走到一個院落前。普通的一戶人家,小道開始還不敢確認,直到里面的一個三十歲左右農(nóng)婦打扮的婦人出來,看到了院外的小道士,仔細看了許久才辨認出來。
激動的說到:“你是到兒?”
說完上前一把抱住了小道士,小道士有點手足無措,看上去有點窘迫。
很快,一副母子相擁喜極而泣的場面出現(xiàn)了,接著是一個三十多歲,皮膚黝黑的漢子出現(xiàn),看樣子應該是小道士父親的人帶著一個十來歲小姑娘出現(xiàn)了。
看著一家相認的場面,朱符突然感覺好羨慕,離家一年,越是接近回家,越是想念,看到此情此景,平時好動的朱符,這一刻竟然很安靜。
過了良久,小道士一家才看到他,忙把他引入院子里。小道對家人介紹他,并說明來意。小道士母親聽說小道士要跟朱符出遠門,臉唰的一下變白了。不忍讓小道士走,激動的說了很多話:大意就是太遠了,我不放心。你是家中獨苗,沒了怎么辦?小道士的父親在一旁,默默的不說話,但是顯然也是同樣的意思。
小道士想要說服父母,可是卻支支吾吾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好看向朱符。
朱符一看情況不對,這時候必須他出馬了。上前一步,行了一禮說到:“在下朱符,是小道士的師兄。”
朱符雖然只有十一歲,但是從懂事起父母就開始教導我基本禮儀。他一板一眼做出來,當時就讓小道士父母訝異了一下,只覺得他家教不俗,似出于世家大族。
陳父有點不知所措,倒是小道士母親張氏連忙扯了陳父一把。連忙還理。接著便講明來意,小道士父母一聽朱符是蘭陵令的公子,小道士跟我一起遠游,將來必然前程無憂。雖舍不得孩子,卻也知道這是孩子的機緣,考慮良久,也就沒有反對小道士和朱符一起走。
只是盛情邀他們留下,多呆些日子。這種要求,看著小陳到父母那殷切的目光,朱符實在說不出拒絕的話。于是就答應了下來。而這一留,當天晚上,就發(fā)生了一件讓他受益匪淺的事情。
世界上未知的事情很多,我們無法一一解釋,唯一可以說的就是要見招拆招。
冷靜是很重要的,但是話雖如此,但是當每個人遇到的時候,有時候真的來不及反應。如果很快的應對,而且是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這一類通常只能總結(jié)為天才了。但是天才是不多見的。而普通人會如何呢?可能會很尷尬,但是無論什么事情,它都會過去,只要你坦然一點就好。想做的更好,就記住之前某個的教訓。并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