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xué)網(wǎng) > 崢嶸志 > 《崢嶸志》張謨張胤最新章節(jié) 第5章免費閱讀

《崢嶸志》張謨張胤最新章節(jié) 第5章免費閱讀

2022-02-08 19:26:51 作者:肥貓江湖
  • 崢嶸志 崢嶸志

    大丈夫當(dāng)有崢嶸之志,縱橫天下,快意風(fēng)流。扶危濟難,譜曲創(chuàng)書;戮賊救父,草廬守孝;斂孤教養(yǎng),獻策滅蝗;逐胡虜,撫百姓,衛(wèi)民一方。且看隨天火降世的神童如何成就憫農(nóng)郎君之名,一步步實現(xiàn)在父親墓前立下的志向,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征討不服,號令天下!

    肥貓江湖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玄幻
    立即閱讀

《崢嶸志》 章節(jié)介紹

《崢嶸志》是一部玄幻題材類型的小說,主角是張謨張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找到原型,因此給人的代入感很強!小說《崢嶸志》第5章講述的是:張胤跪坐在書案前,借著燈光翻看著《左傳》,有些心思不寧。晚飯后他就一直就是這個樣子?!蹲髠鳌啡Q《春秋左.........

《崢嶸志》 第五章 當(dāng)效霍驃騎 在線試讀

張胤跪坐在書案前,借著燈光翻看著《左傳》,有些心思不寧。晚飯后他就一直就是這個樣子?!蹲髠鳌啡Q《春秋左氏傳》,是《春秋》的注釋。

純兒和艾兒姊妹在一邊做著女工活,她們想給張胤縫制一件袍子,不過這門手藝二人顯然是剛開始學(xué),看著有些笨手笨腳。

張胤在擔(dān)心他的父親張謨,因為他記得歷史上漢桓帝末年,發(fā)生了一件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事件,那就是“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源于宦官專政,宦官當(dāng)權(quán)時任用私人,敗壞朝政,為禍鄉(xiāng)里,士人多有不滿,最后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其本質(zhì)上是宦官與士大夫、外戚貴族的政治對立。前后共發(fā)生過兩次,士人被禁錮、殘害,最終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根基,東漢王朝的覆滅跟“黨錮之禍”有很大關(guān)系。

父親張謨,先是受李膺之邀出任其主簿,后又被成瑨舉為孝廉出任漁陽郡長史,可以算作是李膺和成瑨的故吏門生,而這二人都在黨人之列,他不知道父親是否會受到牽連。歷史上被定為黨人的人,或被下獄,或被終身罷黜,或逃匿潛身,多有舛事。但是當(dāng)時民眾大多是支持黨人的,被捕的多是天下名士,民間所認同的“賢人”,還有人以未入黨人之列為恥,主動上書天子,要求被定為黨人的,這其中更有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guī)。

“李膺和成瑨現(xiàn)在還都在位,也就是說黨錮之禍還沒有爆發(fā)。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記得黨錮之禍中被下獄致死的士人可是不在少數(shù)啊!父親,你又該何為?”張胤掩卷而嘆,心中微微惆悵。

一直到八月初,張謨與司馬鮮于瑞等才帶兵返回。此役,使匈奴中郎將張奐引兵擊退鮮卑、烏桓數(shù)萬騎,可惜漁陽、上谷、雁門、云中、五原諸邊郡都受劫掠,民眾損失慘重,很多百姓不得不攜妻帶子、背井離鄉(xiāng),南下避難。

漁陽郡共出兵三千郡兵,張謨和鮮于瑞配合默契,帶兵作戰(zhàn)奮勇,受到了朝廷嘉獎??墒菑堉兊男那椴⒉缓?。因為他的老上級和伯樂都被天子派人抓進大牢了。

司隸校尉李膺在大赦后處死了蓄意在赦前殺人的宦官黨羽張成之子。宦官一黨讓張成弟子牢修上書,誣陷李膺等人“養(yǎng)太學(xué)游士,交結(jié)諸郡生徒,更相驅(qū)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fēng)俗”。天子大怒,將李膺下獄。南陽太守成瑨也是因不畏宦官權(quán)勢,嚴懲禍亂鄉(xiāng)里的閹黨族人,被誣陷譖越而入獄。

張胤由于有“先知”的能力,所以清楚未來的走向,李膺罷官、成瑨棄市,很多士人都受了牽連,可是他也不知道應(yīng)該勸父親怎么做。

靜心看局勢發(fā)展吧!

果不出所料,九月末傳來消息,天子下詔嚴審黨人,李膺、陳寔、范滂等人慨然赴獄,受三木酷刑①而不改其辭;南陽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劉質(zhì)等被處死。

讓張胤長舒一口氣的是,這次的朝中亂事沒有波及到父親。想想也是,張謨展才名于南陽,但是與李膺、杜密、陳寔、范滂等人的名聲相比,頗有不如。更重要的是,張謨?nèi)问逻吙た嗪兀鹿儆H友自是不愿來邊地受苦,這漁陽郡中也沒有幾個閹黨之系的人,沒有直接對立沖突。張謨還算不得閹黨的眼中釘、肉中刺。

張謨父子二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張謨還是受到了一些波及。張謨在漁陽任長史已有七年,每年吏員考評都列幽州前茅,又有驅(qū)虜守土之功,要不是閹黨專政,任人唯親,按常規(guī)早該有所升遷了。

張謨認為李膺對其有知遇之恩,幾次要上書朝廷為其開罪,都被獲知消息的馬勖、鮮于瑞等人勸下了。眾人認為宦黨雖勢大,惑言主上捉捕士人,但李膺、杜密等人皆是天下名士,士人魁首,百姓之心在士人,閹黨也不敢將李膺等人如何,被捕士人定能獲釋出獄,復(fù)任要職。其實馬勖等人是覺得張謨位低言輕,即使上書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不如等待。

為了排解父親郁悶的心情,張胤和張晟一起提出要和父親休沐日出去射獵。兩個七歲的童子,振聲揚言要去打獵,旁人可能覺得是笑話,可張謨知道,這兩個家伙都不是一般孩子,對他們的射術(shù)還是有信心的,便答應(yīng)下來。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射、御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是大藝,不能荒廢。這段時日以來,張謨組織郡中百姓秋收,又有朝中閹黨之事煩心,也著實有些累了,散散心也好,權(quán)當(dāng)陪孩子玩耍。

第三天就是張謨的休沐日,張謨父子和張晟三人一大早身著短衣長褲,背弓挎箭,穿戴齊整后,命仆人遷來馬匹。漁陽靠近草原產(chǎn)馬之地,張家又豪富,三人的坐騎自然都不是凡品。張謨的坐騎是一匹大青馬,張胤和張晟的馬則是未長成的馬駒,身高不過五尺。張胤的馬也是青色,張胤給它起名叫青獸。張晟的馬通體雪白,不帶一根雜毛,張晟管它叫踏雪。這家伙從小喜歡白馬,這踏雪還是張謨很是花了一番功夫弄來的。

張晟牽著自己的踏雪,也不用人扶,腳踩著馬鐙借力,一個翻身就上了馬背,身體輕盈若燕。

此時的馬鐙是單邊的,就是為了上馬所用,騎馬還要靠雙腿之力夾住馬,才能保持平衡,要在馬上作出舞刀、射箭等動作,著實要考校騎士的御馬本領(lǐng)。張胤去年開始學(xué)騎馬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還考慮是否要把馬鐙發(fā)明出來,后來想想還是算了。馬鐙是鮮卑、烏桓、羌胡等馬上民族的天賜利器,馬鐙的秘密如果傳到草原,搞不好會提前弄出個五胡亂華來。

張謨父子也翻身上馬,手拉韁繩,雙腿一磕馬腹,說了聲:“駕!”三人三馬魚貫而行,幾名隨從跟在身后。

秋收時節(jié),稻谷滿隴,果實飄香,百姓都在田中忙碌,前段時間漢軍又擊退鮮卑冦邊,百姓難得的有個好心情。

一路出城而去,許多百姓在到道路兩邊向張謨行禮,口呼:“長史?!睆堉児笆只囟Y,微笑致意。

張謨七年來在漁陽組織墾植農(nóng)桑,仿效張堪舊事開稻田、建筑塢堡,使民有所養(yǎng)、有所居,甚得民眾敬愛。

漁陽城東南有一山,名黍谷山②,景色優(yōu)美,山中野物頗多,正宜狩獵。眾人就朝著黍谷山行去。

路上,張晟要和阿兄打賭,比試今日誰獵到的野物多。張胤不置可否。

到山腳下,只見到處是白色的野菊花,點綴在青松綠草間。道路兩旁,田地成片,阡陌縱橫,百姓三三兩兩隱于其間勞作著。清風(fēng)徐來,花草馨香和稻谷清香交混彌漫,沁人心脾,使人不覺沉醉。

據(jù)史料載:“燕有黍谷,地美且寒,氣寒不生五谷,鄒子吹律致氣,既寒,更為溫?zé)嵋苑N黍,黍生豐熟,名之曰黍谷?!编u子名衍,燕昭王師,到過黍谷山地區(qū),留下了吹律變暖的傳說。實際是因為黍谷山南面無遮無攔,暖風(fēng)易至,北面有燕山阻擋,暖氣不易泄,獨特的氣候適于稻谷生長。張堪治理漁陽時就曾在此地大量開墾稻田。

一行人深入山中一處不知名山谷,隨從分出幾人散開去驅(qū)趕獵物。張謨?nèi)蓑T馬并排緩行,手中彎弓搭箭,隨時準(zhǔn)備射擊。

張胤手中擎著一張角弓,形貌古樸,很像大漢制式騎弓,只是稍小一些。

驀地,一只長尾山雉穿林而出,竟似要從三人頭頂上飛掠而逃。

飛行之物最是難射。張晟首先一箭射出,沒有射中,羽箭從山雉旁尺余處劃過。

張胤瞥了父親一眼,張謨點點頭。張胤縱馬疾行數(shù)步,咬牙用勁,雙腿夾緊馬腹,在馬上扭腰側(cè)身,箭簇瞄準(zhǔn)那只山雉。只聽“嗖”的一聲,羽箭飛出,將山雉射個對穿。

張謨欣慰地點點頭:“孺子可教?!?/p>

張晟沒有射中,也不氣餒。他一向佩服阿兄神射,只羨慕不嫉妒。

身后有隨從上前將山雉撿了回來,放入張胤的坐騎青獸臀側(cè)的皮帶中。青獸還小,它馱著的裝獵物的皮帶也是小號的,裝幾只山雉、野兔還是沒問題的。

父子三人隨后又射到了十幾只野物,有野兔、山雉,張胤更射到了一只狍子。只那一只狍子就已經(jīng)贏了小張晟。不過張晟也不覺得輸了有什么可恥的,他自己都不信自己能勝過阿兄,打賭多是為了玩樂。

日頭當(dāng)中時,幾人來到一條山中小溪旁。張謨父子三人到溪邊掬水洗臉,然后張謨摟著張胤、張晟,四肢大開,躺在草地上。隨從自會遠遠散開,暗自護衛(wèi)著。

陽光照在人臉上暖暖的,三個人都感覺心里懶洋洋的。

張謨忽然問道:“我兒有何志向?”

“志向?是啊,前世懵懵懂懂活了二十多年,進入社會工作以后,小時候自己的理想都不知道丟到哪里去了。記得小時候,因為老爸送了一個帆船模型給自己,自己就有了一個親手為自己造一艘小帆船的心思,為此大學(xué)的畢業(yè)設(shè)計還弄了個機械木帆船出來。后來……后來的理想是什么呢?如今莫名其妙來到這個時空,又該有什么理想呢?”張胤很迷茫,沉默不語。

這時,張晟突然道:“當(dāng)效霍驃騎!”聲音斬釘截鐵,竟凜凜有一股氣勢。

張謨等著張胤的回答,不想竟等來張晟這樣一句話。

“哈哈!恨奴壯哉!霍去病逐敵漠北,拓地千里,建不世功勛,大丈夫正該如是也!汝有志,志必成!”張謨拍著小張晟的肩膀贊道。

其實張謨更想知道張胤有何志向的,此子生來與眾不同,天資異稟,耐人尋味,難以捉摸。可惜張胤沒有回答,他也就沒有再追問下去。

“走,虎頭、恨奴,我們烤山雉、野兔來吃。”張謨起身說道。

早有隨從上來拾柴架火,又將幾只山雉、野兔拔毛剝皮、除去內(nèi)臟,用溪水洗凈,放在火上翻烤。

不一會兒,香味透出,極為誘人。張謨挑選一只山雉,撒上一些隨身帶的粗鹽,用小刀割下一片肉嘗了嘗,味道濃郁,別有一番滋味。然后又將另外兩只撒上些鹽,遞給張胤和張晟,示意可以吃了。

張胤和張晟小小年紀,卻都是大胃王。平時活動的多,消耗也大。這吃起東西來,都是狼吞虎咽。一會兒的功夫兩人都干掉了手中的烤山雉,還猶未滿足,又各自扯了一只烤兔腿來吃。

幾位隨從圍在一邊,也烤了些獵物吃。

眾人休息到未時將過,才收拾獵物起身返程,那只狍子也整只放到馬背上帶走。張謨打算回去熬些肉糜給俊兒和窈兒嘗嘗。

這次出來射獵,全為散發(fā)心情,所以回來的路上行的不慌不忙。張謨心情很好,還在回味張晟的“當(dāng)效霍驃騎”的志向。張胤也想著自己的事情,思慮著是否需要給自己的未來做個規(guī)劃。

待趕到城門口時,天色已暮。

城門口一群人圍在一起,吵吵嚷嚷,有人一個勁兒探頭向城門甬道內(nèi)瞅,不知瞅的什么。

張謨一抖韁繩走近前來。有人認識張謨,趕緊躬身行禮,說道:“長史?!?/p>

張謨問道:“為何聚眾喧嘩,堵塞城門?”

“似有兩位少年不知為何打斗了起來?!蹦侨斯Ь吹鼗卮鸬?。

張謨翻身下馬,快步走近人群,分開眾人。只見有兩撥大戶人家隨從打扮的人相隔二十余步面對而立,涇渭分明。眾人之間有兩個錦衣少年正拳來腳往,打在一處,一個穿黑,一個穿紅。

張胤拉著張晟的手也跟了過來,后面隨從自然也要跟隨,都擠入人群圈內(nèi)。

打斗的兩個少年年紀都在十六七歲,張胤認識其中一人。那個穿紅的正是督郵張脩之子張舉。這張脩的家族也是漁陽大族,祖居狐奴,世代與烏桓、鮮卑通商,家資豪富。張舉是典型的豪族子弟,習(xí)文練武,好交友,喜游俠,名聲在漁陽郡中很是響亮。

另外穿黑的少年,張胤不識,張謨卻認識。也是漁陽大族世家的子弟,名叫張純,漁陽安樂人,其父張岱,馬勖曾拜其為從事,現(xiàn)任遼西郡肥如縣長,張謨與其有過交往。

張謨大喝一聲道:“還不住手!”

這兩位少年瞥見張謨,嚇了一跳。兩人都認識張謨,畢竟張謨在漁陽任長史已經(jīng)有七年多了,又很有威望,漁陽郡豪族大家之人都和他打過交道。張舉張純也跟在父親身邊見過張謨,那可是父親的頂頭上司。

兩人趕緊過來向張謨行禮,口呼:“長史”。

張謨看向張舉,問道:“伯賢,何事爭執(zhí)?”伯賢是張舉的字。漢代直呼其名是很失禮的,一般都要用尊稱、官稱,或稱呼對方的字。張舉年方十七,但近來一直跟在其父身邊歷練,所謂與人相交必有字,故而未及冠禮而先行取字。

張舉一指張純,憤憤地說道:“稟長史,都是這廝挑事?!?/p>

張純聽了,勃然大怒,指著張舉大聲說道:“你這家伙,顛倒黑白,以為我怕你不成,來來來,今日定當(dāng)打得你服帖才是?!?/p>

“放肆!”

張舉張純見張謨發(fā)怒,都不做聲,互相怒目而視。

張謨頓了頓,又問張純道:“鐵奴,你來說,到底怎么回事?”鐵奴是張純的小名。因張純初生時,強壯有力,骨堅似鐵,其父張岱呼其為鐵奴。張純?nèi)槊F奴全郡皆知,張謨又多次見過張純,所以就稱呼其小名,倒也沒有區(qū)別遠近的意思。

張舉張純復(fù)又行禮。張純一五一十,將事情始末說了出來。張舉有時想要插話,被張謨瞪了一眼,就又憋了回去。

待張謨弄清楚二人爭執(zhí)的原因,啞然失笑。

原來這張舉有急事帶著隨從正要出城,走到城門樓下甬道時,正遇上急匆匆從城外而來的張純。一個要出,一個要進,甬道雖然狹窄,但二人要錯身而過也并不難,只是兩人都是少年心性,互不服氣,都不愿相讓,就在這城門樓下頂起牛來了。守門吏上來勸導(dǎo),二人哪里愿聽。那守門吏也是個有眼力見兒的,一看這二位小郎君,自己誰都招惹不起,只好任他們在此地爭吵。后來張舉張純一言不合,就動起手來。旁邊的百姓都是圍過來看熱鬧的。

張胤搞清楚這兩個公子哥是誰了,心想:“這就好比胡同中寶馬遇奔馳,互不相讓,那就誰也過不去。張舉張純,如雷貫耳啊,記得公孫瓚就是靠平定這二人的叛亂起家的。偽天子對彌天安定王,倒也有趣?!?/p>

遇到這樣的事,張謨自然要進行排解,遂問張舉道:“汝出城何事?”

張舉恭敬地回答道:“長史,吾因為好交朋友,所以經(jīng)常在外游蕩,家父嫌吾浪蕩,年初開始就讓吾跟在身邊歷練,數(shù)月來吾自感頗有長進。月前,吾出城游玩,遇到一人,其人剽悍,敏捷過人,吾與之斗,不勝。我二人意氣相投,結(jié)為好友,每隔數(shù)日定要相會。不想今日得了消息,說我友生病,我欲前去探望,故而行走匆忙。”

“探望病友,義事也?!?/p>

張謨又轉(zhuǎn)而問張純道:“汝進城何事?”

張純亦恭敬地回答:“吾友亦病,欲進城請醫(yī)師以救吾友?!?/p>

“延醫(yī)救友,亦義事也?!睆堉凕c點頭。

“你友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張胤在一邊插話。

張純轉(zhuǎn)身向張胤行了一禮,張胤拱手還禮。

“我友姓褚名燕,常山真定人,游俠幽州,如今落腳在城外二十里河南寨。”

“褚燕?這名字聽著好熟悉……”后世張胤好讀三國,喜歡玩三國游戲,對于三國時出名人物的姓名、生平都有些印象,對褚燕這個名字感覺有些熟悉,張胤確定他肯定是三國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偏又一時想不起來。

張胤正在思索,只聽張舉“啊”地一聲大叫:“吾友亦叫褚燕,我正要去河南寨看望?!?/p>

張舉、張純二人先是面面相覷,忽又擊掌大笑,自此成為莫逆。兩人莫名其妙地相斗,又莫名其妙地化解開,并因此成友,也算奇事一樁。

張謨亦面露微笑。

張舉、張純二人向張謨拱手行禮,然后張舉說道:“多謝長史,我二人先進城去延請醫(yī)師,然后同去看望好友?!?/p>

看著張舉、張純二人翻身上馬,一眾隨從合二為一,向城內(nèi)疾行而去,張胤突然記起褚燕是誰了:“褚燕……剽悍敏捷……我靠,難道是那黑山賊?這也太能搞了吧?”

………………………………

注①:東漢時的一種酷刑。用木制刑具,枷在犯人頸、手、足三處,一般只有重犯,如叛逆、劇盜、殺人等,才會戴此重刑刑具。

注②:密云八景之一“黍谷先春”即在此,京東有名景點,春日最美。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