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狂兵》 章節(jié)介紹
《三國狂兵》是作者高月嘔心瀝血的一部作品,故事情節(jié)絲絲相扣、設(shè)計嚴謹,抽絲剝繭引人入勝,可見高月獨具匠心。小說《三國狂兵》第4章主要講述的是:半個月后。早飯之后,王桓坐在帳篷中,拿著劉辟賞賜的太平要術(shù),仔細的研讀起來。他現(xiàn)在除了在校場中訓練.........
《三國狂兵》 第4章 夾層 在線試讀
半個月后。
早飯之后,王桓坐在帳篷中,拿著劉辟賞賜的太平要術(shù),仔細的研讀起來。
他現(xiàn)在除了在校場中訓練士兵,便是呆在帳篷中看書。
自從黃巾大軍擊敗官兵之后,汝南城周圍的官兵都消失了蹤影。
王桓覺得這件事情有些詭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劉辟。
但終究是人微言輕,王桓的話根本不受劉辟、龔都重視,兩人都不當回事。
王桓搖搖頭,將腦中紛繁復(fù)雜的念頭拋開,專心研讀手中的太平要術(shù)。
太平要術(shù)分為三卷:天文地理卷、醫(yī)卜星象卷、行軍布陣卷,囊括了地理學、天文學、醫(yī)學、藥學、軍事,還有神秘莫測的占卜。
哪怕王桓這一個后世的特種兵都不由得對這本書龐大得知識儲備感到震撼。
張角得到太平要術(shù),不過研究明白了一些治病救人的藥理,憑借著一點醫(yī)術(shù)忽悠百姓跟著他起兵造反。
而劉辟、龔都更差勁兒,遇到幾個書呆子來翻譯這么一本神書,結(jié)果自然是云山霧罩了。
王桓心中嗤笑一聲,他當前研究的便是太平要術(shù)中的行軍布陣之法,千人陣,萬人陣,如何調(diào)兵遣將是領(lǐng)兵打仗的根本。
“大人?”
帳篷外,一個士兵輕聲喊道。
“進來!”王桓一動不動,仍舊低著頭,仔細閱讀著案桌上的太平要術(shù)。
“有什么事情么?”王桓感覺到正前方的光線被一個陰影擋住了,這才抬起頭,隨即他便把攤開在桌上的太平要術(shù)合上了。
不過當書的扉頁合上的時候,王桓眼中一抹驚詫一閃而逝,瞬間又恢復(fù)了平靜。
士兵恭敬道:“大人,事情是這樣的,這半個月連續(xù)不斷的訓練,士兵們身體有些吃不消了,非常勞累,想問問是否可以休假一日?!?/p>
士兵說話的時候,微微抬頭瞥見王桓面沉如水,暗道一聲情況不妙。
王桓聞言,嘿嘿冷笑:“你是他們的代表,我是否可以認為你也想休息?”
士兵連忙搖頭:“大人,卑職絕無此意,絕無此意!”
王桓沉聲道:“我要的是悍不畏死的精兵,而不是逃兵,雖說訓練辛苦,但是得到的收獲卻是能在戰(zhàn)場上活下來。
現(xiàn)在辛苦,是為了能夠在戰(zhàn)場上活下來;現(xiàn)在流汗,是為了不在戰(zhàn)場上流血。
你把我的話告訴他們,愿意留下的就留下,想離開的趕早離開,我相信會有人愿意留下的。”
“是,大人!”
士兵神色動容,臉上帶著一臉的凝重,朝王桓施了一禮,然后走了出去。
待士兵離開之后,王桓打開太平要術(shù),伸手在書的扉頁上不停地摩挲著,觸摸到了一塊褶皺凸起的地方。
果然有玄機,王桓心中一動。
他也是剛剛士兵進來的一瞬間,因為士兵站在他面前,遮擋了陽光照射進來的一部分光線,而另一部分光線照射在書的扉頁上。
恰好此時王桓又將扉頁翻起,對著照射進來的光線,使得扉頁中物品的陰影被透射了出來。
幸運的是,王桓眼尖,瞥見了扉頁中的陰影部分。
王桓拿起一把小刀,挑開了太平要術(shù)的扉頁。
扉頁是雙層夾紙,被挑開之后,夾紙中露出一絹細薄滑膩的淡黃色絲綢。
王桓瞥見,心中一驚,飛快的收起黃色絲綢,然后走到帳篷門口吩咐士兵守好帳篷,又返回帳篷中,拿出黃色絲綢。
絲綢正上方,繡著五個大字:真武篇秘籍。
這是?武功秘籍?
王桓心中翻騰起了滔天巨浪,盯著絲絹上的字跡怔怔發(fā)呆。
“呼~~~”
王桓猛地長吸了一口氣,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絲絹上放,除了‘真武篇秘籍’之外,再沒有任何字跡。
整個絲絹從上往下,由一個個刺繡得非常漂亮的小人組成,這樣的小人分成三組,每一組九個小人。
每個小人都做出不同的姿勢,小人的身上又有許多的朱紅色的小點,這些朱紅色小點代表小人身上的穴位經(jīng)脈。
看完二十七個小人之后,王桓眼中帶著濃濃的喜悅。
這二十七個小人做出的不同姿勢定然是修煉的方法了。
張角、龔都、劉辟擁有寶山而不知,卻讓他撿了一個大便宜。
絲綢上的二十七個小人,第一組九個小人的姿勢還比較靠譜,屬于正常的認知范圍;
第二組九個小人的姿勢有些奇特,看上去很詭異;
第三組完全超出了王桓的認知,每一個小人的姿勢都非常的困難,而且難以理解。
王桓搖了搖頭,將目光聚集到第一組的第一個小人上。
對于他來說,先把第一組的小人練成再說。
王桓仔細的打量著第一個小人,將小人做出的姿勢牢牢記在腦海中,然后才將手中的絲綢貼身帶著。
如此重要的東西,只有貼身放著,他才能安心。
帳篷外,腳步聲急促響起。
“大人?”一個士兵輕聲喊道。
王桓收起擺放在桌上的太平天書,神色恢復(fù)平靜,道:“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