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頂級富豪》 章節(jié)介紹
有一種小說主角,她笑時你跟著她笑,她哭時你又跟著她哭,完全不能自己。這部小說是梨園菩提的小說《重生頂級富豪》,主角是孟俊峰陳悅怡。第3章內(nèi)容介紹:賣完笸籮差不多十二點,孟俊峰騎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直奔七八公里外的一個村子。“大爺,你家這笸籮.........
《重生頂級富豪》 第三章 一小步 在線試讀
賣完笸籮差不多十二點,孟俊峰騎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直奔七八公里外的一個村子。
“大爺,你家這笸籮、簸箕、水斗還有小柳盒子嘛,賣不?”到村子后,孟俊峰找到一個正在抽煙的大爺,他家門口擺著不少柳貨。
正抽著煙的大爺抬起頭看了一眼孟俊峰,“賣?你買???”
“對啊,我想買幾個回去可以不?”
大爺不在意的看了一眼身后的柳貨,“你先看看有沒有上眼的?!?/p>
“好嘞?!泵峡》迳锨敖嚯x挑選了一番,“大爺,你家柳貨不少啊,賣給土產(chǎn)公司的吧?”
“嗯,秋收之后閑著就做一點,等著土產(chǎn)公司來收?!?/p>
“他們多少錢收?”
大爺突然有些警惕的看著孟俊峰,“你打聽這個做什么?”
“我在你這買,不得比土產(chǎn)公司收的貴么,不然你不是虧了?!?/p>
大爺一聽好像也是在理,便指著孟俊峰手里的笸籮道,“這種笸籮,還有簸箕,土產(chǎn)公司收一塊二一個?!?/p>
孟俊峰心中暗暗點頭,這差價基本跟他的記憶對上了,柳貨發(fā)家,也算是華夏歷史上一段有著時代特色的歷史了。
由于八十年代國內(nèi)塑膠制品、鋁制品、不銹鋼等日常生活用具的價格都很高,所以不少人都舍不得花這個錢,于是基本可以拿來作為替代品的柳貨成為了一個時期內(nèi)很多人的選擇。
而城里人基本上是不會自己做柳貨的,都是農(nóng)村里的人秋收后做,八十年代初是大隊統(tǒng)一安排生產(chǎn)并分錢,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大隊基本就不統(tǒng)一安排了,土產(chǎn)公司自己到農(nóng)村里去收,村民自己看著做,大家每年靠著賣柳貨都能在秋收后一段時間里賺點錢,勤勞一點的就能多賺一點。
但由于八十年代農(nóng)村的信息是非常封閉的,村民根本不知道柳貨在城里能賣多少錢,而城里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柳貨這樣的東西還是去供銷社買,再加上這是耐用品,這個市場就這么被忽略了一段時間。
直到最早有一批村民到城里注意到這個東西的差價開始自立門戶,才有了第一批靠柳貨發(fā)家的人。
再往后,專門從農(nóng)村收貨到城市里賣的倒爺,直接開廠做柳貨的老板也慢慢出現(xiàn)了。
“大爺,我身上只要十一塊錢,這樣,笸籮跟簸箕算一塊五,我各拿三個,這就是九塊錢,還有兩塊錢,我拿十個小柳盒子吧,你看成不?”
大爺抽了口煙似乎是在算賬,不管怎么說,確實是比土產(chǎn)公司收的貴一些,而且孟俊峰一共就收那么點東西,他看著孟俊峰感覺也挺舒服的,自然不會有太多糾結(jié),“成吧,需要我搭把手不?”
“不用不用,我拿根麻繩,自己搞?!?/p>
“那邊有麻繩,你自己拿吧?!?/p>
“好勒?!?/p>
孟俊峰先把錢給大爺,然后用麻繩把東西都綁在車上,“大爺,我再拿你一塊廢木板可以不?”
“嗯,那邊有的是,你隨便?!?/p>
“多謝大爺?!?/p>
搞定了這一切,孟俊峰跟大爺?shù)绖e,騎車返回城里。
東西不多,孟俊峰就還是選擇了家附近的攤位聚集處,停車把東西擺好,孟俊峰在木板上寫道:大笸籮:八塊錢一個,大簸箕:八塊錢一個,小柳盒子:一塊五錢一個。
供銷社那邊笸籮跟簸箕八塊錢,小柳盒子一塊到兩塊都有,孟俊峰一共就這么點東西,根本沒必要壓價,直接就按照供銷社的價格來賣。
反正自己賣的跟供銷社賣的東西質(zhì)量可沒差,對周邊的住戶來說反而多了方便。
剛把東西擺好,孟俊峰正準備吆喝,七八個中年婦女已經(jīng)圍了上來,
“幾位姐姐...”
孟俊峰看人來了,想著怎么介紹一下,結(jié)果她們自己直接上手開始研究東西的質(zhì)量了...
孟俊峰這才回過神來,八十年代逛攤位買這種東西,誰管老板怎么介紹,一個個自己都懂貨,看不上就走,看上了就還價。
孟俊峰根本沒機會展示自己的口才,就這點東西直接被第一批客戶包圓了。
這也是柳貨這個產(chǎn)品的一個特點,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里多一個少一個問題也不大,只要家里有,平日里就懶得去供銷社買,但是下樓逛街要是能看到,手頭錢也不緊張的話,就容易順手買回家。
東西總共六十三,但因為是打包出售,最終六十塊錢成交。
一個來回,十一塊錢塊錢變成了六十。
孟俊峰看了一眼時間,馬上就三點了,要是換做他人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把兩個笸籮變成六十塊錢,估計已經(jīng)高興的回去喝酒了,但孟俊峰絲毫沒有猶豫,帶著六十塊錢塊錢再次前往之前的村子。
同樣出來做生意,除了選擇還有一個拉開差距的關(guān)鍵要素就是勤奮。
孟俊峰的經(jīng)歷讓他始終信奉勤奮的價值。
帶著六十塊錢,孟俊峰這一次直接去大爺那里換了二十個笸籮、十個個簸箕、十個水斗還有五十個小柳盒子,同時,孟俊峰還借用了大爺家的三輪車,因為自行車已經(jīng)帶不了這么多東西,至于他的自行車,自然就壓在了大爺家里。
再回到城里已經(jīng)五點,這一次孟俊峰直接去了工業(yè)園區(qū),目標是下班的工人們,把東西擺好,再把標著價格的牌子立好,開始吆喝起來。
此時正是下班高峰,工人們基本都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在這擺攤賣柳貨,光是這個原因就足夠吸引很多人過來看一看了。
再加上本身的需求,不到一個小時孟俊峰就把手里的貨都賣了出去。
算上一些討價還價的,最終,孟俊峰收獲了三百二十塊錢。
他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兩個笸籮變成了1987年的三百多塊錢。
這是孟俊峰在這個時空極其微小的一步,但又是意義非凡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