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章節(jié)介紹
《重振大明》的作者韭菜東南生是一名新生代作家,但他的寫作手法毫不青澀,而是得心應(yīng)手,爐火純青,不禁令人嘆為觀止!《重振大明》第4章主要內(nèi)容:“是,如此勁旅,放在福建對付海寇,實在是可惜?!薄啊背绲澇了疾徽Z。鄭芝龍雖然是朝廷命官,但他???........
《重振大明》 第四章 天下首富 在線試讀
“是,如此勁旅,放在福建對付海寇,實在是可惜?!?/p>
“……”崇禎沉思不語。
鄭芝龍雖然是朝廷命官,但他??艹錾?,朝廷上下包括崇禎在內(nèi),對他深有戒心。
放在福建也就算了,如果是調(diào)到近海,不管安置在天津或者登州,萬一鄭芝龍嘩變,就像當(dāng)年的孔有德和耿仲明一樣,那整個京畿或者山東就亂了。
再者,鄭芝龍在福建盤踞已久,手下兵將皆是福建人,調(diào)他到天津或者登州,有調(diào)虎離山的嫌疑。
以鄭芝龍的聰明,不會想不到這一點,萬一朝廷逼迫太急,逼的他重新造反,那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福建沿海,恐怕又要亂了。
嚴(yán)重點,整個福建恐怕都不為朝廷所有了。
前世里,正是因為有這諸多的顧忌,一直到明亡,朝廷都沒有動用鄭芝龍的一兵一卒,而鄭芝龍也樂的清靜,專心做自己的福建王。
一來,福建太遠了,二來,他對明王朝并沒有多少的忠心,第三,就是朝廷對鄭芝龍的實力并沒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因為長期“海禁”的原因,除了海盜和海商,整個大明朝從士大夫到皇帝,對出海貿(mào)易的巨大利潤,顯有了解者。
所以從上到下,都沒有太把鄭芝龍?zhí)?dāng)一回事,根本不知道鄭芝龍稱霸閩海十?dāng)?shù)年,已經(jīng)積累了富可敵國的巨額財富。
那些財富,哪怕只拿來十分之一,也足以緩解大明朝現(xiàn)在的財務(wù)危機。
鄭芝龍每年從往來海商身上收取的關(guān)稅銀兩和保護費,一年差不多能有五百萬兩...
而明朝一年的稅銀才四百多萬兩,鄭芝龍一年的收入竟然跟大明朝差不多!
南明后期,沒有稅收來源的鄭成功依然能夠組織起龐大的艦隊和軍隊,靠的就是鄭芝龍留下的巨額遺產(chǎn)。
當(dāng)崇禎在皇宮里為幾十萬銀子長吁短嘆,甚至低聲下氣的向朝臣募捐的時候,在鄭芝龍的金庫里,千萬兩的銀子都快要發(fā)毛了。
大明朝廷沒有認(rèn)識到這么大一個“全球首富”就在眼皮子底下,因此,也就沒有給予鄭芝龍?zhí)叩牡匚弧?/p>
后來南明的小朝廷對鄭芝龍倒非常重視,弘光皇帝冊封他為南安伯、福建總鎮(zhèn),隆武帝更是封他為南安候,負(fù)責(zé)南明一切軍事事務(wù)。
只可惜那時天下大勢已定,像鄭芝龍這樣有錢的聰明人,是不會為大明盡忠守節(jié)的。
現(xiàn)在是崇禎十五年,大明雖然危機重重,每況愈下,但沒有人會想到,大明朝只剩兩年的壽命了。
因此鄭芝龍尚沒有降清之心,朝廷圣旨一下,他絕對不敢抗旨。
他能做的,最多就是學(xué)習(xí)其他軍閥的做派,想法設(shè)法的拖延時間,并且向朝廷索要巨額糧餉。
一日沒有糧餉,他一日不動身。
縱使有了糧餉,他也不會盡遣主力,而是會派一支偏師,應(yīng)付一下朝廷。
“父皇,鄭芝龍絕對可用,不但可以用,而且還不用朝廷出軍需糧餉!”朱慈烺提高聲音。
“嗯?”
聽到不用朝廷出軍需糧餉,崇禎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黯然下去:“真是小孩子心性……沒有錢糧,他們?nèi)绾慰蠟殡揶k事?”
崇禎也是被那幫總兵們折磨怕了,只要一出兵,總兵們就伸手要錢。沒錢沒糧,一兵一卒都不會動。
時間長了,感覺那不是朝廷的軍隊,倒像是私人的雇傭軍了,給錢辦事,不給錢就不辦事。
當(dāng)然了,這事是朝廷理虧,如果平常就把糧餉發(fā)足了,總兵們何至于如此?
但朝廷也難啊,天災(zāi)不斷,不是大旱就是大澇,加上建奴擄掠,流賊肆虐,到處都是嗷嗷待哺的饑民,朝廷稅收一減再減。
其中一多半的錢糧都用在了遼東,剩下的錢糧根本不夠支撐全國的亂局。
“父皇,鄭芝龍??艹錾恚D暝诤I辖俾由檀?,每一艘所載的貨物和銀兩,都在幾十萬兩銀子以上,加上鄭芝龍先后吞并了海寇李旦、顏思齊的財富,因此在被朝廷招安以前,鄭芝龍就已經(jīng)積累了巨大的財富?!?/p>
“被朝廷招安之后,鄭芝龍現(xiàn)在是泉州水師參將,壟斷了福建出海的海路,出海的商船為了自保,都會向他繳納一些銀兩,俗稱買水。
買水之后,商船會掛起他鄭芝龍的旗號,有了這個旗號,海上的大小海盜們便不敢再為難。因此,這十幾年來,鄭芝龍賺下的銀兩也不少。”
“所以兒臣以為,鄭芝龍不缺錢糧,只要朝廷善加籠絡(luò),他必定不會在錢糧上跟朝廷為難?!?/p>
最后,朱慈烺說出結(jié)論。
崇禎聽的有點呆,在這之前,他還真是不知道,手下的泉州水師參將鄭芝龍竟這么有錢。
半晌之后,他緩緩道:“春哥兒,這些你都是從哪里聽來的?”
朱慈烺早有準(zhǔn)備:“啟稟父皇,半個月之前,兒臣偶遇一講書先生,乃是福建人,從他口中,兒臣知道了鄭芝龍的一些過往?!?/p>
“商人向鄭芝龍買水,卻為何不向朕買水?去年朝廷的市舶稅只有區(qū)區(qū)四萬兩,鄭芝龍卻賺了多少?怕是有幾十萬兩吧!”
崇禎臉色冷冷,眼神里閃過殺機。
市舶稅,既海關(guān)進出口稅。
貧窮限制了崇禎的想象力,鄭芝龍買水得利豈止幾十萬?
一艘船就是三千兩白銀,那出海的商船有多少,鄭芝龍的金銀便是有多少。
“父皇,這事倒也怨不得鄭芝龍,我朝商稅,三十取一,一艘載貨十幾萬的大船,也不過繳幾兩銀子,而海商的利潤,最少是三倍!
與其讓那些海商都拿走,還不如讓鄭芝龍截留一部分。
這些年來,鄭芝龍掃蕩閩海,肅清???,還打敗紅毛人的艦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師,所耗巨大,但卻沒有跟朝廷要過一兩銀子?!?/p>
朱慈烺對鄭芝龍沒有什么好印象,不過他必須為鄭芝龍辯解,以免父皇一怒之下降旨責(zé)罰鄭芝龍。
在他力挽狂瀾的謀劃里,鄭芝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天下沒有安定之前,絕對不能出現(xiàn)任何差錯。
更何況,鄭芝龍還有一個好兒子鄭森,也就是鄭成功。
如果責(zé)罰了鄭芝龍,鄭成功必然會受到牽連,鄭成功是天啟四年生人,今年剛好十八歲,正是一個英雄出少年,建功立業(yè)的好年紀(jì),而朱慈烺已經(jīng)為他想了一個好位置。
崇禎沉默了半晌,幽幽嘆口氣:“也罷,只要鄭芝龍能保福建平安,朕就忍了他?!?/p>
“父皇圣明。”
“你剛才說,讓鄭芝龍出兵,朝廷可以不出糧餉?”
“是,父皇,鄭芝龍不缺錢不缺糧,他缺的就是一個名,我們投其所好,請父皇下旨,任命鄭芝龍為福建總兵,統(tǒng)領(lǐng)福建所有軍馬和水師,
任命其最信任的四弟鄭鴻逵為登州水師提督,其長子鄭森為登州水師游擊,令二人帶領(lǐng)本部人馬,前往登州就任……”
崇禎雖是亡國之君,但絕不是庸主,不等朱慈烺說完,他就已經(jīng)明白其中的深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