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萌萌噠》 章節(jié)介紹
《我家娘子萌萌噠》是網(wǎng)絡(luò)作家土豆地瓜派的一部代表作,男女主角夏源趙月茹各具鮮明個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luò)分明,文字表達流暢干凈。小說《我家娘子萌萌噠》第8章主要內(nèi)容:上午時分,坐著牛車的夏源終于看到了京師順天府那巍峨高聳的城墻,青灰色的城磚帶著.........
《我家娘子萌萌噠》 第八章 京城 在線試讀
上午時分,坐著牛車的夏源終于看到了京師順天府那巍峨高聳的城墻,青灰色的城磚帶著古老滄桑的氣息,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淡淡的幽光,向世人彰顯著其身為大明國都的雄渾氣魄。
給半路遇到的客商付了幾枚銅板的車費,夏源從牛車上下來,挎著小布包,拎著油紙傘,遙望著眼前這座雄偉的古城,心里莫名涌起難言的感慨。
眼前的這座城市,是大明朝的中心,亦是天下權(quán)力匯集之處。
同時也是這個時代最雄偉,最繁華的城市。
穿越的第二天,夏源已經(jīng)擁有了夢想,賺銀子,在京城買套大宅子,成為京城人士。
他心里想著,目光往下移,看向了城門處。
目光所及之處是京師的東門,這里臨近通州,而通州是京城的漕運之所在,無數(shù)的貨物在通州卸貨,隨后才運往京城。
簡單來說,通州就是京城的中轉(zhuǎn)站。
此時城門處進出的行人絡(luò)繹不絕,一輛輛滿載著各種貨物的牛車馬車摻雜在黑壓壓的人群中。
護城河外,大大小小的食攤一字排開,簡陋的棚子遮擋住陽光,棚子下坐滿了來自各地的客商,正端著粗瓷大碗喝著涼茶,以圖驅(qū)散掉身上的暑氣,偶爾也會抽空抬起頭,與同桌的陌生客人交流著自己走南闖北的見聞。
護城河緩緩流淌,倒映出一片獨屬于古代的盛世景象。
夏源拎著包袱,揣著好奇,跟隨著人群涌入了這片繁華之中。
入目所及的一切都讓他覺得新奇,這里是貨真價實的古代首都大街,兩旁的店鋪,來往的人群,耳畔的嘈雜,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絕非那些古裝戲的場景可以比擬。
行走在鬧市之中,夏源左顧右盼著,突然想到什么,手不由自主的揣進懷里,聽說古代的扒手都特厲害,還有門派傳承來著。
直到感受著那幾兩銀子的觸感,他這才覺得放心下來。
雖然只有不到十兩的銀子,但這可是他的全部家當。
這些錢不算多,他打算先買些布匹,拿回去給家里的小媳婦做幾身衣裳。
早上夏源就留意到,小媳婦已經(jīng)把嫁衣?lián)Q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粗布衣裳,打著不少的補丁,而且已經(jīng)漿洗的發(fā)白。
然后還得買些點心糖塊,丫頭年紀小,正是嘴饞的時候,這個時代的食物又不甚豐富,點心糖塊應(yīng)該很合她的胃口。
大明的都城,一個年輕人四處環(huán)顧著,眼睛里閃爍著光芒。
一路走來,觀察著明朝的商業(yè)模式,夏源起碼尋找到了十幾種商機,有的需要大量的銀子,有的需要大量的時間。
而唯一不需要多少時間,也不需要多少銀子的,他只想到了一種。
但還缺幾樣道具。
路過一間書局時,夏源停下了腳步,隨后邁步走了進去。
明代是古典小說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而活字印刷的誕生讓出版業(yè)也達到了巔峰,可以說,在明朝大大小小的書局數(shù)不勝數(shù)。
而明代的書局通常也兼任著印刷出版的業(yè)務(wù)。
“這位公子,可是有什么需要?”
見到夏源一進屋就四處張望,一個伙計迎了上來。
夏源轉(zhuǎn)頭:“我先隨意看看?!?/p>
聞言,伙計打量了一下夏源的穿著,一身青色的長袍,雖然有些陳舊,但卻洗的很干凈,心知這很可能又是個只看不買的。
不過夏源的面容很俊秀,帶著一股子書卷氣。
在任何時代,顏值這東西都很管用,能讓旁人無端升起幾分好感,因此伙計也沒再說什么,微微點頭便轉(zhuǎn)身離去。
夏源轉(zhuǎn)了兩圈,在書架上拿起一本書翻了起來。
在他手里的,是一本在后世都有著鼎鼎大名的書籍,三國演義。
而且放在很顯眼的位置,顯然這本名著在明代就已經(jīng)很暢銷。
只不過書的開篇并沒有那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畢竟現(xiàn)在是弘治十四年,大才子楊慎這會兒還處于毛都沒長齊的年紀。
翻了幾頁,夏源便把書放了回去,值得一提的是,書架上書的類型還挺多,志怪類的,游記類的,愛情類的,甚至還有不少帶著顏色的劉備文,他拿起其中一本翻了兩下,忍不住咋舌。
“好家伙,這明朝人玩的挺花啊,還帶插圖,龜龜,還有這種姿勢?”
懷揣著批判的心情,夏源將這本劉備文上的插圖都看了一遍,開了一番眼界之后,又將這本書默默放了回去,接著又拿起了另一本劉備文繼續(xù)批判。
現(xiàn)代人總覺得古人保守,尤其是對于男女房中之事更是諱莫如深。
但夏源開了一番眼界后不禁要為古人正名,保守個屁,里面的姿勢有好多連他都沒見過。
果然,要不怎么說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各種層面上的博大精深。
枉自己以前還覺得小八嘎國的老師們會的多。
跟我華夏的老祖宗們一比,頓時黯然失色。
夏源把書局里各類的書籍都大略翻了翻,心里基本有了數(shù),同時也得出結(jié)論。
明朝真是一個小說行業(yè)空前繁榮的年代,什么題材都有,而且尺度很大。
這幫文人膽子是真的大,啥尼瑪都敢寫。
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他之前想到的商機里,就有跟書有關(guān)的,當一波文抄公。
尺度大點,正好不會因言而被扣上各種帽子。
至于文抄公。
天下文章一大抄,賺銀子嘛,不寒磣。
而且用寫出來的書賣錢,嚴格來說,不算是商人,掙的稿費勉勉強強的可以叫潤筆之資,不用遭受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