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敗家子》 章節(jié)介紹
有些小說,經(jīng)典在于它的深度;有些小說,經(jīng)典在于它的廣度。而眀志的這部小說《大魏敗家子》,打破了壁壘,讓許多不曾接觸網(wǎng)絡(luò)小說的讀者開始慢慢喜歡,這就是它的豐碑。經(jīng)典章節(jié)(第2章)內(nèi)容介紹:站在塢堡門前,看著足有小孩人頭大的銅鎖、胳膊粗的鎖鏈,.........
《大魏敗家子》 第2章 在線試讀
站在塢堡門前,看著足有小孩人頭大的銅鎖、胳膊粗的鎖鏈,李承志又忍不住腹誹起來。
若不是這門鎖的太牢,他早偷溜進去查看地形了,不然也不會功虧一簣。
等門打開,李承志就知道,門為什么要鎖這么死了。
弓箭刀槍一應(yīng)俱全,都沒怎么上銹,一看就知道經(jīng)常有人來保養(yǎng)。
不過他不算太吃驚。
北魏民間不禁冶鐵,刀兵也沒有管制,還有私人打造兵器,私鍛甲胄賣給官府的。
更有些地方豪強和門閥私蓄兵奴,比如李家這樣的。
朝廷也基本上是睜只眼閉只眼,只要你不造反就行。
感覺很詭異,與漢代,以及唐以后的朝代相比,不要太奇葩。
但要與實情結(jié)合起來,就一點都不突兀了。
南北朝時期,完全是門閥稱雄的時代,離開門閥,別說坐天下,你毛線事都干不了!
等上了二樓,看到十幾副札甲,李承志才有些動容。
放到其它朝代,這已經(jīng)夠上造反,被誅九族了。
不過質(zhì)量都有些堪憂,別說鋼了,連全熟鐵的程度都沒有達到。
還有幾副軍弩,但大部分的都用不了。
李松說是主要零件缺失,但又沒有專業(yè)的打造和維修人員,所以基本上成了廢品。
李承志瞅了一眼,感覺自己應(yīng)該能修好……
到了三樓,他才算是震驚了:標(biāo)準(zhǔn)的城墻模式,角樓、箭跺、馬面等一應(yīng)俱全,擂木落石應(yīng)有盡有……
怪不得英武殘暴如漢武帝都要禁塢堡,最后卻還是沒有禁得了?
這一座塢堡,就等于一座小型的軍事堡壘。
若到亂世,稍稍發(fā)展一下,就是一路反王……
可能是有顧忌,李松暫時沒有讓家丁披甲,也沒有取軍弩,只是讓李彰帶人取了刀槍弓箭,守住了莊墻。
也就一刻鐘之后,耳中便傳來了一陣馬蹄疾馳的聲音。
李承志瞇眼一看,十幾個黑點,正沿著河岸往這邊奔來。
被陽光一照,有兩三騎從上到下竟然都反著寒光……
他心里一松:“來的是鐵騎,應(yīng)該是官兵!”
李松詫異的看了李承志一眼:沒人教過他,郎君怎么猜出是鐵騎的?
李顯伸長了脖子,有些想不通:“離的這么遠,郎君如何認出來的?”
李承志伸手一指:“你看中間那兩騎,人和馬身上都反著光,估計是人馬俱甲!”
這可是稀罕東西,別說私人武裝,就算舉國之力,都造不出多少來。
朝代再往下數(shù),李世民的玄甲軍也才是千騎左右,到了宋代,金朝的鐵浮屠,西夏的鐵鷂子,也才三五千。
李顯不服氣的說道:“興許是出了汗,衣裳凍成了冰……”
也就三五句話的功夫,那些人便進入了視線之內(nèi),
李顯瞪眼一看,其中三騎,果然都是人馬俱甲。
他不可思議的看著李承志:前兩天父親警告他和大哥,說郎君已經(jīng)不傻了,讓他們以后放尊重點。
他本有些不信,但經(jīng)過今日這半天,他隱約覺得,父親說的好像是真的……
來的好像是熟人,看到塢堡上有人警戒,一個甲騎沒一絲防備的奔到墻下,仰頭喊道:
“李主事,我家校尉受傷了,快快開門!”
李松悚然一驚:怪不得人馬俱甲,來的竟然是隴東府的郡尉?
“胡旅帥,堡門早已封死,你們從莊門進來……”
說著便拉著李承志往下走:“郎君,有麻煩了……”
李承志后知后覺的問道:“是不是打仗了……”
李松沉著臉:“八成還是大仗……”
等下了塢堡,看到來人的模樣,李承志心里一咯噔。
李松還真沒猜錯:人人身上染血,有兩個瘸著腿,更有兩個是被背進來的。
其中一個甲士的肚子上裹著一件衣袍,早已被血浸透,外層都凍成了冰。
真的打仗了?
幾個騎士抬著傷者,橫沖直撞的沖進了莊園,
胡旅帥大聲喊道:“李主事,快請醫(yī)師……”
李松不敢怠慢,一指前院廂房:“抬到這里……”
等人抬進去,李松又緊聲問道:“胡旅帥,可是哪里發(fā)生了戰(zhàn)事?”
胡信神色一黯:“涇州覆鐘寺的僧人反了……
太突然了,都在好好的參加初七的廚會,突然就有和尚抽出了刀,撲向了史君與府君那一房……”
李松心里一跳:“之后呢?”
二郎與夫人等,可都全在涇州城里呢……
“有我等在,自然不會讓賊人得逞,史君安然無恙,城里的賊人也基本被繳干凈了……
但賊酋鼓動了上萬僧戶,已把涇州城給圍了,史君見我等身披全甲,便命我等突圍,傳令各鄉(xiāng)紳召集鄉(xiāng)丁平亂……”
李承志覺得有些荒謬。
“涇州刺史見你們穿的是全甲,便令你們突圍?”
這涇州的兵事荒廢到了何種程度,竟連幾副全甲都湊不出來?
“并令各鄉(xiāng)紳召集鄉(xiāng)丁平亂?”
縣兵呢,郡兵呢,州兵呢?
扯淡呢吧?
正胡猜著,又聽李松說道:“仆明白了,即刻便去安排,旅帥稍待!”
說著又拉了拉李承志的衣角。
李承志跟著李松出了前院。
走遠了一些,他才低聲問道:“真要去平亂?”
“平個鳥毛?”李松氣急敗壞的罵道,
“那可是上萬僧戶,全是斷了糧過不了冬,餓瘋了才跟著鬧的,不然哪個吃飽了撐的,在這大冷天里跑到?jīng)苤莩峭馀P冰?
況且州兵、郡兵、縣兵都無用,仆帶這二三百鄉(xiāng)丁去了,能激起多大的水花來?”
臥槽?
李承志才算是反應(yīng)了過來。
大魏亂不亂,和尚說了算。
魏朝的稅制,普通民戶一年只需向朝廷交納約六石的粟稅,
但到了寺廟管理的僧戶這里,一戶一年竟然要向僧官交租六十石?
就靠著類似于印度那套“這輩子吃的苦越多,下輩子投的胎越好”的洗腦理論勉強維持著。
現(xiàn)在連信仰都不管用了,可想而知,這次跟著鬧的亂民會有多么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