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北宋包公演義 > 《北宋包公演義》by冷雪散人全文免費閱讀第3章

《北宋包公演義》by冷雪散人全文免費閱讀第3章

2024-07-04 15:22:31 作者:冷雪散人
  • 北宋包公演義 北宋包公演義

    此書根據(jù)歷史、故事、戲劇、傳說為基本素材,講述北宋包公步入仕途,為官行政,執(zhí)法斷案,懲治罪惡,富有傳奇色彩之人生。

    冷雪散人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北宋包公演義》 章節(jié)介紹

《北宋包公演義》是一部很走心的小說,作者是冷雪散人,他文風幽默,饒有風趣,源源不斷的給讀者帶來歡樂。《北宋包公演義》第3章概述:話說崔氏那日聞得家信,于江管家的護送下一路顛簸勞頓,急急趕回,然崔員外還是不幸于前一日離世而去,崔氏又只得攜同母.........

《北宋包公演義》 第三回:李妃托夢妊龍種,包拯打道回故鄉(xiāng) 在線試讀

話說崔氏那日聞得家信,于江管家的護送下一路顛簸勞頓,急急趕回,然崔員外還是不幸于前一日離世而去,崔氏又只得攜同母親將喪事操辦一番。這期間江管家亦無閑暇,幫襯著崔氏母女忙前忙后,亦虧得有他幫著,諸事方才順當完備。待到喪事完畢,崔氏便攜著勉兒與小叔子留于南城陪伴母親生活,江管家遂歸合肥包府復命不提。

至此崔氏一面撫育勉兒與小叔子,一面照顧母親并替母操持家業(yè)。崔母包氏雖年僅四十余歲,但因接連受此雙重打擊,以至于心力交瘁,又常常觸景傷懷,致使氣色萎靡不振,身體亦常有不適,免不得求醫(yī)問藥一番;崔氏看得母親凄戚,亦只得暗自落淚。再則府上經(jīng)此一番變故,已使家資耗費頗重,漸漸地開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幸得崔員外置家七仙閣之后,其祖居修仁里之宅院有托付一長者看管,比及七仙閣雖說窄陋幾許,但這么些年來未曾敗去。崔氏遂派人修繕一番,舉家遷徙到修仁里,又委托人將七仙閣售出,獲得頗些銀兩,以此維系各方面之開支。亦虧得崔氏善于持家,故生活上雖有些苦澀,然日子過得并不甚艱難。隨著勉兒與小叔子漸漸長大,時有陪伴崔母包氏左右,從而包氏心靈得已慰藉,身心自然康健。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已是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勉兒與小叔子皆長大到十一二歲光景。時值這年夏間,東京汴梁傳出喜訊,真宗時已遠超不惑年紀,終于喜得皇子。聽聞于前一年李才人夢到赤腳大仙降生為己子,不久李才人果然懷孕?!畈湃俗婕贾?,乃左班殿直李仁德之女,母親早卒,父親再婚。后來父親過世,繼母攜子改嫁,隨削發(fā)為尼。再后來劉美人于寺中發(fā)現(xiàn)其美貌出眾,便帶之入宮,而初為劉美人侍女。

時于景德四年,因章穆郭皇后陪伴真宗巡幸西京,回宮后不幸患病去世。至此真宗又極為寵幸劉美人,本有心覬覦后位,奈何劉美人家世并不顯赫,更苦于一直無子嗣,甚憂。一回真宗至劉美人宮中遇見李氏美貌,表露喜色,劉美人見機心生一計,暗自許之,真宗遂封李氏為才人,晉升妃嬪行列。另聽聞一日李才人隨真宗臨砌臺,鬢上玉釵不慎墜落。真宗心中暗暗祈禱道:“如果玉釵完好無損,必為男孩?!?/p>

當時,侍從忙拾起玉釵檢視,果然完好無損,真宗甚喜。事后不久,李才人生下皇子,并取名趙受益。

待到受益滿月之際,真宗特此大赦天下。隨后不久,崔氏便獲取夫君信函,言即將啟程返還南城,預(yù)計秋初便可至家。朝廷念及包播多年戍邊有功,本意提拔入朝聽用,然包播無心于天子腳下處事,尚且思念妻小甚切,故而婉拒不赴。朝廷遂任命包播依舊仕途南城,出任通判建昌軍事。

崔氏獲悉夫君近期將回,以至于全家上下無不歡欣鼓舞,急急吩咐將宅院內(nèi)外皆拾整得一塵不染;連同勉兒與小叔子亦跟著忙碌一番,又日日差遣伙計遠遠的打探相迎。不除數(shù)日,便接得包播策馬而回。崔氏攜同母親均早早立于庭院靜候,夫妻倆十一二年未能見面,一時間相對無言,只是相擁而泣。稍許鎮(zhèn)靜,待包播拜見過姑母包氏,即刻聞聲于屋中喚著娘親跑出勉兒來;包播與之襁褓一別,現(xiàn)已是半多人高,可四處走動之人。

然而,緊隨其后又跑出一與之一般高的男孩,包播見其面黑似鍋底,眉宇間還生得一彎新月印記,走至跟前,卻是喚作崔氏“嫂娘”。——只因此些年書信間就小叔子之事,崔氏亦刻意隱瞞而未提,使得包播一時間不識其來歷,故甚為詫異。遂問崔氏他為何人?又何以喚內(nèi)子嫂娘來?但崔氏并不急于釋惑,且引著勉兒拜見過爹爹后,方才挽過小叔子來與包播道:

“官人當初離別時可否聽聞婆婆有孕在身?他正是官人親三弟,奴家之小叔也?!?/p>

包播又不解道:“三弟何以居于此?”

崔氏卻只會心一笑,且又引著小叔子拜見過兄長,遂使勉兒邀著小叔暫且一邊玩耍,這才吩咐夫君與母親先回至屋中再敘詳情。見時候正值用餐之際,則急忙吩咐下人設(shè)宴為夫君接風洗塵。趁著置備酒菜間閑暇,崔氏就將當年于包府數(shù)月之事敘說一番,聽得包播倍感欣慰,亦著實為自家三弟虛驚一場。而后,崔氏便言及嫂娘之故道:

“一來當年促成此事亦是巧然,二來思之小叔年紀尚幼,奴家不宜與之直言不諱。不想突一日小叔問及自己怎生不見爹娘,奴家又借口不言,然小叔卻自有創(chuàng)意地問呼奴家做嫂娘可否?奴家亦未與之計較,竟而隨他意去,就此呼來已是數(shù)載?!?/p>

包播聽罷,言道:“三弟雖出世就經(jīng)受一番劫難,卻幸得內(nèi)子撫育**,故其如此尊稱,并不為過也?!?/p>

崔氏卻又接著道:“可憐小叔現(xiàn)已有十一二歲,尚不得名字,如今官人歸來,乃是小叔長兄,可代父取之,亦易于請得先生就學讀書。”

包播頷首應(yīng)允,待思忖一陣后,言道:“三弟有賴于內(nèi)子諸人拯救得生,不妨就取與單名‘拯’字?!?/p>

崔氏頷首稱贊,隨著又經(jīng)得姑母包氏授意下為勉兒取名包勉,小字世榮。說話間酒菜已布置完備,遂遣人喚回勉兒與小叔子相繼入席。席間崔氏又將取名之事問計于小叔子,然兩個小子哪里懂得細究內(nèi)涵,自是各自為擁有名字歡喜一場,不在話下。

且說包播于邊關(guān)十年余飽經(jīng)風霜,一時回得府上,自是舒心,亦權(quán)且不聞官場之事,與家人溫馨半月許,方才赴建昌軍署簽到任上。包播赴任之后,一來嫌修仁里宅院確之窄陋,二來由于遠離軍署,往來確之不便,遂商榷著購置得新宅院,并將新宅取名曰“綏包坊”,至此舉家遷入居住。

待到各方面均布置妥帖,時間又去將近兩月,漸漸已是入冬時節(jié)。包播尋思著多年戍邊勞頓,不能侍候父母,欲意事假省親,乃經(jīng)朝廷批示得以休假仨月,至來年方正式上任。這便與家人商榷,望攜同妻小以及三弟一道前往合肥包府探望父母。包拯聽言將隨兄長與嫂娘遠行,探望自己素未謀面的爹娘,確也很是興奮一場?!獮榇?,包播曾與妻討論再三,考慮到自己成家立業(yè)于外,由于二弟包振數(shù)年前不幸因病早卒,父母如今人至暮年孤苦無依。但崔氏憶起當年之事,提出務(wù)必先探得公婆意思后再定奪為宜。故包播于日前特地書信言及三弟之事,父母聽得此信倍感欣慰,以至于喜不自勝,回信極言惦念之情。然姑母包氏無論如何要將包勉留自身邊,崔氏深知母親良苦用心,回頭一并勸慰夫君依允母親,方才成行。

于是打點計劃周全,即日起程。包氏挽著包勉送出大門外,包勉囑托娘親早些回來,又與小叔包拯兩小子離情別緒一番。待包拯隨嫂娘坐入馬車,兄長親自驅(qū)車,緩緩向合肥進發(fā)。一路上晝行夜宿,因時值初冬,寒意不沉,亦不甚蕭條,沿途飽覽著斑斕景象。然包拯卻無心于沿途風光,多次向嫂娘打聽包府與爹娘的狀況,可崔氏又哪里能知道許多,只好揣測著敷衍塞責過去。經(jīng)多日旅途,伴隨包拯的企盼,終于到得包府門下。

此時已早有下人報入府上,包父令儀與夫人張氏急急的會至正廳。隨著下人引路,包播緊跟于前,崔氏挽著包拯于后,一并來至正廳,包播先拜見過父母,接著崔氏拜見過公婆后,方才引著包拯逐一拜見爹爹令儀與娘親張氏。張氏見得,趕忙起身扶起,并牽手攬入自懷中,仍上下打量一番后道:

“我兒還是這么黑?!苯又置嫦虬サ溃骸安?,可予三郎取得名否?”

包播遂回稟母親,已代父母為三弟取名包拯。令儀一旁思忖得片刻,言道:“拯字甚好,既感念于當年江管家萌此善行,又有幸得長嫂多年來細心撫育,方使三郎安然無恙。”

隨后,示意包播與崔氏坐定,一面聊些十余載分離之情,一面遣下人置備起酒菜。席間父母又問及包播將來之打算,包播言及一來自身受命于朝廷出任通判建昌軍事,二來南城偌大的家業(yè)無人打理,況如今姑母膝下僅只崔氏一女,指望得以照顧。令儀夫婦思量一番,亦無不頷首應(yīng)允,便不再提及此事。待用餐完畢,包拯又央求嫂娘陪同四處走走,張氏擔心他二人路徑不熟,趕緊遣丫鬟領(lǐng)路而行。當走出廳堂,轉(zhuǎn)過廊閣,方來至園中,然正值冬季,又將近黃昏時分,園中并不見燦爛,唯有數(shù)株山茶花爭相斗艷。

不多時,又一丫鬟找來言道:“老夫人念及大少奶奶與小少爺一路旅途勞頓,現(xiàn)已派人將房間布置停當,可各自回房,早些歇息。”

見言,崔氏挽著包拯,又在丫鬟們的領(lǐng)路下回至房中,各自梳洗休息,自不必贅述。

就此,包播與崔氏于府上住得兩月余,漸漸已至年關(guān),一方面顧慮到姑母攜包勉盼望心切,又因于來年赴任在即,遂向父母提出辭別,欲返南城綏包坊,令儀夫婦考慮再三亦只得應(yīng)允。這便打點起行囊,相繼道別而出,令儀夫婦又是一番含淚相送,包拯與嫂娘更是依依惜別。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