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山里來的 > 山里來的完整版在線閱讀 最新章節(jié)3免費賞析

山里來的完整版在線閱讀 最新章節(jié)3免費賞析

2024-07-04 20:04:16 作者:situhan
  • 山里來的 山里來的

    國言,一個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孤兒,被避世的高人皇甫淳收養(yǎng),不知不覺到了國言要上高中的時候,才從大山里來到縣中學讀高中,后來升入大學,走入軍隊,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從而展開了其人生道路。本書不穿越,不修仙,不搞超自然的神功奇能,老老實實的給大家講故事。

    situhan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都市
    立即閱讀

《山里來的》 章節(jié)介紹

situhan是當下很火的一名作家,他的作品也不例外。其中,situhan的最新小說《山里來的》,穩(wěn)居熱搜榜首?!渡嚼飦淼摹返?章內(nèi)容摘要:煤核可是很好用的,由于煤核里有許多空洞,可以自帶一些空氣,所以,再次燒起來,不僅火力旺,而且還沒有煙.........

《山里來的》 第三章 李記飯館 在線試讀

煤核可是很好用的,由于煤核里有許多空洞,可以自帶一些空氣,所以,再次燒起來,不僅火力旺,而且還沒有煙,那些產(chǎn)生煤煙的物質(zhì)在第一次燃燒的過程中已經(jīng)被燒掉了,剩下來的可就是純純的碳煤了。

國言琢磨著,這東西只要自己去介紹,那些開餐館的人家肯定會收。

自打二年前,京城里出現(xiàn)了第一個個體戶餐館后,這種個體戶餐館就像雨后春筍般的在全國鋪開了,尤其是在鄉(xiāng)下,比城里人開的還要方便。

在各種物資還要憑票供應(yīng)的城里,個人想開餐館的難度并不是在營業(yè)執(zhí)照難申請,而是在餐館需要的原材料難弄,一開始,不管你去什么餐館里消費,該收糧票的還是收,要不然,開店的老板沒地兒去弄糧食啊。

可在鄉(xiāng)下就不同了,畢竟直接與農(nóng)民打交道,許多農(nóng)副產(chǎn)品可以就近“通融”,這會兒已經(jīng)允許農(nóng)民拿著自家產(chǎn)的雞蛋、蔬菜到自由市場去售賣,就是這縣城,每天早上也有四里八鄉(xiāng)的農(nóng)民挑著擔子來賣各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很快,一些販子就出現(xiàn)了,盡管還會被人說是“投機倒把”,可社會需要啊,許多管事的也就睜眼閉眼了,這在當時也是普遍現(xiàn)象,不稀奇。

話說,縣城那條街上有個門簾,門口的牌子上就簡單的寫了“飯鋪”倆字,這就是當下縣城里唯一的一家私人餐館。老板姓李,我們就叫李記飯館好了。

在縣城里,還有兩家餐館,門面就比這個李記飯館排場多了,那是由商業(yè)局管的地方國營餐館。整個縣城里就只有這三家餐館。

李記飯館其實算不上正規(guī)的餐館,老板李有田本來是縣機關(guān)食堂的炊事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跟管他的組長鬧了別扭,組長非要開了他不可。

已經(jīng)四十開外的李有田找到機關(guān)總務(wù)科長喊冤,據(jù)說還是李有田占理。

可那個組長的來頭不小啊,說是剛上任的秦副縣長的小舅子,是跟著副縣長過來打天下的,還是啥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這可是大知識分子啊,這科長老胡還真是不敢輕易得罪。

李有田自打大躍進時候就進了機關(guān)食堂,沒有編制,一直是臨時工,這一晃就二十多年了,從年輕人變成了四十多的中年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與機關(guān)里大多數(shù)人都是相熟的。顯然,對李有田也是不好武斷就處理的。

說起來,那年月里,在各個機關(guān)機構(gòu)和企業(yè)里,類似李有田這樣的臨時工還真不在少數(shù),有些單位里,臨時工比正式工還多呢。

思來想去,老胡給李有田出了個點子,讓李有田在縣城開一家早餐鋪子,他個人向李有田贊助了20塊錢。至于一切手續(xù)老胡答應(yīng)去給李有田辦。

那年月,胡科長能拿出20元出來可是不得了啦,他的工資一個月才40出頭,半個月的工資拿出來,讓李有田感動的不行了。

說起來,李有田在機關(guān)食堂臨時了半輩子了,也沒啥待遇,臨時工說到底是啥也不是,如果不是看著在食堂里可以免費的海吃,可以時不時的打個包帶回家,李有田還真是沒啥指望,他到現(xiàn)如今還是農(nóng)村戶口,老婆孩子都是。

經(jīng)胡科長的“開導和分析”,李有田下定決心了,干別的咱不會,炒幾個菜給往來的鄉(xiāng)民填填肚子應(yīng)該還沒多少問題,至于糧票啥的,李有田壓根就沒去想,回到鄉(xiāng)下,買上點高價糧不是啥問題,何況,縣糧庫里還有熟人呢。

于是,這“李記飯館”就無聲無息的開張了,門簾其實就是自己住的地方。

這李有田難道就住在街面上嗎?呵呵,沒錯,整個縣城就一條街,沿著通往地區(qū)的公路,兩邊蓋房子,最早是窩棚、木板房,后來逐步蓋起磚瓦房……

縣城的機關(guān)是一片磚瓦房,最高的是縣府的兩層小樓,一拉溜有十幾間,在那里倒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而其他的機關(guān)就是圍著縣府建,反正那時也沒啥規(guī)矩,一切都很原始。

在機關(guān)馬路對面也是一片建筑,面積不小,那里就是縣城各機關(guān)的家屬院了,當然,有的家屬會在街上另外蓋房子,尤其是一些縣城里的老住戶。

新時代開始后,縣城里也開始規(guī)劃了,縣中學就是新規(guī)劃蓋起來的新校舍,在老校舍的基礎(chǔ)上擴展了幾棟新的教學樓,比縣府還闊氣,有三層,原來的舊教室經(jīng)過改造成住校學生的宿舍了。

說起來,這縣中的歷史可是不短,據(jù)說至少有200年歷史了,原來不過是一個私塾,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這里成為縣里唯一正規(guī)的小學。解放后才升格為中學,而恢復高考后,這里再次升格,有了高中班。

正是這些歷史原因,縣中處在離縣城不遠的一處風景不錯的山坡上,周圍還有一條小河流過,小河在縣城的東邊匯入當?shù)氐内?/p>

李記飯館開張后,生意還真是不錯,無他,在這個小鋪子里,如果沒有糧票,可以多給點錢就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臊子面,這對許多人可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的。要知道,在這縣城里,可是有不少家里糧票是不夠用的。

比如,如果家里有那么二三個半大小子,那當?shù)攱尩目删驼媸且獮樽尯⒆幽艹燥柊l(fā)愁了,不說別的,半大小子正逢長身體的時候,那飯量可不是蓋的,一個月20多斤糧食還真是不夠。

這就像《士兵突擊》里的那句臺詞,“十二點吃完午飯,十二點半就喊餓”,這十幾歲的青少年幾乎就永遠喂不飽,而在縣城里,誰家沒有幾個半大小子呢?

說起來,現(xiàn)在的人很難相信,在那年月里,很少能見到胖子,如果有,那基本上都是廚師,就是在廚師這行當里,胖子其實也是少數(shù),不像現(xiàn)在,拍個電視或者電影,想找個“營養(yǎng)不良”的本色演員,那還真是不容易。

縣城里的居民早就用煤爐了,一般家里是蜂窩煤,或者是煤球,而李家飯館炒菜要用的爐子可就不能一般了,一來是火口要比普通煤爐大,二來,一旦忙活起來,用劈柴啥的就跟不上了,除非找個燒火的可勁的往里面塞。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能量密度的問題,劈柴再怎么好燒,它的能量密度是無法與煤相比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餐館里,后廚就沒有燒柴火的道理。

從學校出來,要經(jīng)過石橋才可以進入縣城,而邙江上則有一座剛剛竣工不久的公路橋,國言要去的煤垛則是在縣城西邊,距離學校差不離有七八里。

說,煤核這東西縣城里就沒有人知道?還真沒有人知道。

首先,這里偏遠,人們都沒見過世面。整個縣城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許多在機關(guān)里工作的老干部還都是通過脫盲運動才認識幾個字。就算是學校里教書的老師,也沒幾個懂這些,起碼戢輝就不懂。

其次,在這里大量燒煤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如果不是焦枝鐵路的建成,這里人還都在燒劈柴和茅草呢,起碼李有田原來在機關(guān)食堂里就是燒劈柴和木炭的,他現(xiàn)在開飯館用的灶還是燒劈柴,無他,劈柴在這里很便宜。

第三,那些燒鍋爐的煤可都是煙煤,誰不怕煙熏火燎的?有誰知道煤核這好東西?更不會知道,這煙煤燒出來的煤核是不冒煙的。

國言是如何知道這些的?難道他能無師自通?

去年,國言跟著老道到縣城買課本,那是老道動了凡心,想把自己的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孫子送入高等學府的殿堂,這才帶著國言去縣城買書,買課本。

看到那些煤灰垛時,老道隨口發(fā)了些感慨,還順手揀了一包帶回道觀,要不是路遠不好背,老道恨不得多弄點回去。

回去后,道觀灶臺里的火勢可就旺了,那天炒菜特別的香脆,而且,那些煤核最后完全燒成了灰,非常好清理。國言打那兒就知道這煤核的好處了。

從一大早開始,國言就在那煤渣垛上揀了不少煤核,一個麻袋也裝不了,干脆,在煤垛邊上刨了坑,裝不下的全埋在里面了,看著日頭偏西,他收拾了半麻袋煤核就往回走,臨來的時候,他早就瞄好了李家飯館了。

難道說國言在那里扒拉煤核就沒人去看和學著干嗎?還真沒有。

那年月的人口可沒有現(xiàn)在多,就拿國言所在的這個房陵縣來說吧,全縣老老少少都算上還不到四萬人,城關(guān)鎮(zhèn)的人口更少,也就是三千人左右,一個禮拜天,誰閑得沒事跑到鎮(zhèn)外的煤渣垛這里來弄的滿身的灰?

扔廢棄的煤灰垃圾,那肯定是找人們不常去的地方,太靠近居住的地方可是不行,那是給自己找病。所以,這煤渣垛附近連條小路都沒有,只有一條勉強可以走翻斗車的便道,還坑坑洼洼的。

在縣里,只有那幾個大點的廠子才會在煤灰積攢到了一定程度,找交通局的翻斗車來拉一趟,一些小的機關(guān)啥的,都用板車拉過來了事。可禮拜天是不會有人來倒煤渣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老板,聽說您這吃東西可以不要糧票?”國言把麻袋放在了外面,進門輕聲問靠在竹椅子上抽煙的李有田。

國言進來的這個點正好是午飯吃完了,晚飯的時間還沒有到,所以,李有田這會靠在竹躺椅上休息。

那時候,最愜意的休息就是一把竹躺椅,旁邊放上一個小方凳,方凳上有個足足能裝下二斤茶水的大茶缸子,那種搪瓷的,外面還印著“為人民服務(wù)”“備戰(zhàn)備荒”等口號,還配上一個工人高舉拳頭或者農(nóng)民舉著鐮刀的木版畫……在這茶缸子邊上往往還會放上一盒煙和一盒火柴,那年月一般人是沒有打火機的。

“哎呦!后生,可不興亂叫的,我這算是啥老板?。俊崩钣刑镄χf道,“瞧你這樣子,午飯是不是錯過飯點了?食堂都下班了吧?就是國營的館子現(xiàn)在也不營業(yè),你到我這里來可是找對地方了。不過為你要捅開爐子,我加你一分錢?!?/p>

“行,您給我來碗臊子面,該收多少您做主?!眹詻]有去講價。

李有田說的是有道理的,中午飯點過后,爐子都要用半稀的煤泥糊上,只流一個通氣口,等到晚上到點后,來了客人,這才捅開,如果現(xiàn)在捅開,就為一碗臊子面,這的確是有些增加成本了,人家多要一分錢沒錯。

那年月的物價是現(xiàn)在人無法理解的,在省城,過早要一碗二兩的熱干面不過是一毛錢,在這偏遠的小縣城里,李有田賣出一碗臊子面最多收一毛五,加一分錢也就是一毛六。

國言拿出了二毛錢的票子,藍色的,上面印著長江大橋,二毛錢可以買上一包中檔的圓球牌香煙了,這可是公社**才抽得起的。

看著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后生能拿出這么大的票子,李有田若有所思。

“我是縣中學的學生,是下面陽平公社五戶村小隊來縣城住讀的,所以,我身上有幾個零花錢。”國言看出了李老板的顧忌,干脆表明了身份。

“縣中學住讀的好像只有高中啊,你是今年的高中生?”李有田驚奇的問道。

“嗯!”國言靦腆的低下頭。

“哎喲!這可是不得了??!得!我給加上三塊粉蒸肉,再找給你五分錢!”

“不用,您干脆別找錢了,學校里吃不到幾塊肉?!眹月犝f有肉,來勁了。

“哈哈……好,那我給你五塊粉蒸肉!”李有田高興的說道。

“您捅開爐子不用往里加煤餅,我這里有火力更旺的煤核!”國言趁機說道。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