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香坊紀事 > 《香坊紀事》更新到第幾章了 第3章免費閱讀

《香坊紀事》更新到第幾章了 第3章免費閱讀

2024-07-05 05:23:50 作者:永遠的陸軍少校
  • 香坊紀事 香坊紀事

    北京遠郊也有窮村子,為啥近水樓臺不得月?老人說,富有富的道,窮總有窮的理,三不管的地界兒,沾不上天子腳下的露水珠??赏宋榕m卻不信邪,硬是帶著父老鄉(xiāng)親開創(chuàng)幸福家園。

    永遠的陸軍少校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香坊紀事》 章節(jié)介紹

有一種小說主角,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他們的感受。這正是小說《香坊紀事》中的主角董蘭林帆。第3章主要內(nèi)容介紹:“牌坊是砸了,那不過是一個擺設(shè),可香坊還是香坊,幾百年歷史延承下來的人情事故卻是一點都沒有變?!蔽迨?........

《香坊紀事》 第三章 香坊舊事2 在線試讀

“牌坊是砸了,那不過是一個擺設(shè),可香坊還是香坊,幾百年歷史延承下來的人情事故卻是一點都沒有變?!蔽迨逦⑿χ鴨柖m,“閨女,你數(shù)一下,咱村里有幾個姓?”

“董,楊,孟,三個姓。”

想都沒想,董蘭張口就來。這些事,都是小時候的印記了。那會,沒事時,幾個伙伴湊一塊,就是董家長楊家短孟家又出新鮮事的,一聊就是沒個完。

“也對,也錯,要認真論起來,香坊早些年還有一個姓,張,就是那個張皇太后的張。”

沒想到,五叔馬上否定了。

“誰家姓張啊,我怎么沒聽說過?”

“咱香坊往北三十里地,有個張灣,知道吧。”

“當然知道。那邊現(xiàn)發(fā)展可快了,除了鎮(zhèn)里搞了個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村民還在村支書的帶領(lǐng)下,籌資建造一個名為‘太玉園’的小區(qū),到處是工地,可熱鬧著了。難道,張灣那邊的人,和我們村有關(guān)系嗎?”

“張灣的張姓,和我們香坊的關(guān)系不是一般的有,而是非常的有?!蔽迨逭玖似饋恚白畛鯊哪线厑淼幕窘?,是四個地方的,四個姓,估且算是四大家族吧。杭州來的姓董,就是我們家這一族;南京來的姓楊,現(xiàn)在村支書楊青生他們一族;洛陽來的姓孟,村委會主任孟慶繁他們一族;而張姓則來自濟南,與皇太后張氏山東老家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據(jù)說,那次視察之后,張家的親就聯(lián)絡(luò)上了,張姓族長直接提拔成了管事的,具體的體力活自然就不用做了。后來,隨著張姓得勢后不安心居住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就舉族遷到了張灣那一帶,做起了運河碼頭船運的生意。所以,香坊就剩下了三個姓,香坊的格局也就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并一直延承了下來。對了,蘭蘭,我考考你,你知道四方和三角的哲學關(guān)系嗎?”

“四方,不就是我們傳統(tǒng)理學天方地圓中的方嘛,是不是指某種規(guī)則;至于三角,三足鼎立是最簡單直白了,連商周時期的鼎三只腳的,三國演義講的也是這么回事,力學上也是等邊三角形最為穩(wěn)定。”

“嗯,你這幾年沒算在外面白闖,多少明白些事理。四方確實是一種規(guī)則,一種存在更多變數(shù)的規(guī)則,且是一種推崇和平相處的哲學,所以,打麻將必須得四個人,雖然也是有輸贏的,但相互間斗得不那么狠,多半是要靠自己。三個人玩,就變成斗地主,相互間斗的就狠了。因此,三角里面,其實稱得上穩(wěn)定的,只有等邊三角形,相互之間存在力量均衡的牽制,很難形成一邊獨大的勢力,這才稱得上三足鼎立。可惜的是,香坊沒有這樣的三角,所以村里的事,你董蘭想?yún)⑴c,難啊。”

“這和我要回村里工作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董蘭不傻,五叔是話里話外在提醒她,村子雖小,但錯綜復雜的事挺多,而且董姓人少力量也小,所以勸她不要把事情想簡單了。但是,雖然明白五叔的話意,卻依然覺得這村里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和所謂的三角鼎立那種政治關(guān)系沒有太多的關(guān)聯(lián)。

“道理很淺顯,當年明成祖那會,為什么花匠要從四個地方挑,估計就是有維穩(wěn)的考量,避免的就是匠人們之間斗得太狠。不過,早些年,咱香坊這三個姓氏家族形成的三角,還算是穩(wěn)定。但是幾百年時間過去了,楊姓和孟姓,兩家差不多各自衍生出了百十戶。而我們董姓的,從明未清初開始,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出去闖蕩,不少不再回歸,如今留在村里的,已經(jīng)只剩下不過十幾戶。你數(shù)數(shù),咱老董家,你家,我家,還有你三叔家,外加同姓的村頭幾家,掐著手指都數(shù)得過來。所以,香坊村的三角構(gòu)架,隨著董姓的日漸式微,早已經(jīng)不存在了?!?/p>

看董蘭還是不死心,五叔干脆說重話了。

“你說要回村里為大家做事,可是,眼下香坊是楊、孟兩姓勢均,所以,每屆村支書和村主任,他們兩個姓輪流換著做。就算你真的回來了,又有哪個姓的人會支持你?你以為,我這退休之后,整天在家擺弄花木,除了本身愛好這些之外,不還有避插手村里事務(wù)之嫌的意思在里面嗎?我躲都還來不及的,你卻放著大好條件在城里不呆,非得往這死胡同里扎?!?/p>

“五叔,謝謝您的指點,這事容我再考慮一下?!?/p>

董蘭心里知道,五叔說的都是肺腑之言。她也不是不食五谷雜糧之人,這些年村里發(fā)生的事情,多少也是知道點的。一時間,她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五叔的思想工作,只能暫時先把這個話題按下不題。

離開五叔家后,董蘭還是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獨自在村里轉(zhuǎn)了一圈。

村里南北向一條正街,東西向五條橫街,董蘭閉著眼睛都能說得出哪家住的是誰,誰家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情況。當她走過村西一家起著高門頭的院子前時,站定不動腳了。

“青生叔在家嗎?”

想了一會,董蘭還是抬手敲了幾下貼著鮮艷紅紙的大門。這是村支書楊青生的家,他孫子楊華前些日子剛辦完婚禮,所以門上的喜聯(lián)還新著呢。

剛剛聽了五叔的一席話,董蘭似乎還真意識到,自己想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鄉(xiāng)親們走致富路的想法,或許真的是有些天真了。但是,心里頗有些不甘的她,下意識的來到這里,想聽聽村支書的意見。

入冬農(nóng)閑了,香坊幾乎家家戶戶有人,楊青生家也不例外。不過,看到是敲門的人居然是董蘭,楊青生還真覺得頗有些意外。因為董蘭母親當年累死在麥地上,與時任生產(chǎn)隊隊長的楊青生多少有點牽連,從那以后,董蘭家包括五叔董朝陽三叔董朝東家,都和楊青生家?guī)缀醪辉偻鶃恚H有點世仇的味兒。

“喲,蘭蘭啊,稀客,稀客?!?/p>

不管怎么說,上門的都是客,更何況自家還是剛剛喜臨門的人家,所以楊青生十分爽快的把董蘭讓進自家院子里。

“青生叔,前陣子華子結(jié)婚我沒在家,這不,剛家來,聽說這事了,今兒給補隨個禮?!?/p>

董蘭從口袋里掏出個紅包來,給楊青生遞了過去。這是她準備了給三叔兒子董超的紅包,里面裝了五百元錢。董超夏天考上大學了,她從非洲執(zhí)行維和任務(wù)回來,還沒見上堂弟的面,包里一直備著紅包,準備什么時候見上面時給。這會,意外走到楊青生家來了,正好拿出來應(yīng)個急。

“蘭蘭,這個禮可不能收重了,華子結(jié)婚時,你爸已經(jīng)隨過禮了?!?/p>

楊青生卻把董蘭的紅包擋住了。村里人講究規(guī)矩,董蘭和父親是一家,一家人一件喜事不能收兩次禮。

“我爸隨禮了?哦,這事我還不知情,他沒和我說。”

楊青生的話讓董蘭感覺有些措手不及,內(nèi)心頗有點納悶起來。雖然隨著時光的流逝,董家和楊青生之間的那些恩仇慢慢淡了,但父親會給楊青生家隨禮,這卻是頗有點出乎意料的。

“你爸的意思我明白,你馬上要轉(zhuǎn)業(yè)了,你是從香坊出去的兵,就你的家庭情況,村里可能需要給個意見的。蘭蘭,你回頭和你爸說一聲,當年的事,其實我也一直很內(nèi)疚。雖說是你媽堅持要出工的,但我作為生產(chǎn)隊干部,看到她身體有問題沒及時制止,還是有責任的。再說了,這些年你在部隊的表現(xiàn),全村人都是有目共睹,主動要求去非洲維和,還了立二等功,區(qū)長**都說了,你董蘭是咱區(qū)里的驕傲,自然更是咱村的驕傲,安置的事,村里自然希望你能夠找到個好的單位,我楊青生絕對不會背后使絆子?!?/p>

聽了楊青生的話,董蘭有點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她當然知道,在部隊提升為軍士長后,她的戶口已經(jīng)從村里遷出去了,依照現(xiàn)在的安置政策,組織上要安排她到哪個單位工作,根本不需要村里的意見。但是,楊青生一見面就重提舊事,還提到老父親為了不讓村里人給自己拉后腿,居然借著村支書兒子結(jié)婚的時機去隨禮,這讓她多少有些感覺哭笑不得。

事實上,關(guān)于母親出意外的事,董蘭是知道內(nèi)情的。董蘭是農(nóng)歷四月出生的,母親剛坐完月子,就趕上了農(nóng)村搶收搶種時節(jié)。搶收搶種時出工是記雙工分的,遇到干活時間超長,還有加班工分。董蘭父親董朝中身體一直不太好,加上動亂年代因家族成份不好,受了不少折磨,干不了超重的體力活,生產(chǎn)隊隊長楊生青管評工分,總是將董朝中的工分打了折扣記,有時記得比婦女還低。為了多掙點工分,身體沒恢復好的母親也趕著雙搶去出工。楊青山作為生產(chǎn)隊長,把董蘭母親編進主勞力行列安排活計,結(jié)果身體承壓過度出了意外,直接倒在了地頭。

事后,董家人認為,如果不是楊青生故意折扣董朝中的工分,董蘭母親也不至于那樣拼命去干活。而且,明明知道人家剛坐完月子,楊青山還是安排她去干重體力活,所以由此生了怨氣,覺得楊青生欠了董家一條人命。那件事,后來公社上還來人調(diào)查過,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實際上,仔細論起來,楊青生在中間還真沒有太多直接責任,所以,在董蘭的內(nèi)心,并不像長輩那樣恨楊青生。尤其是入伍以后,她的心胸更為開闊了,更懂得理解他人,對楊青生原先的那一點怨氣,早就消了。

可是,等她從楊青生家出來,董蘭突然發(fā)現(xiàn),正如五叔所說的那樣,自己還真的對香坊的人和事,缺乏必要的了解。至少,從楊青生明顯唱高調(diào)打官腔的話意里,讓她與這個自己生長的村子產(chǎn)生了些許陌生感。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