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武門繼承制,二鳳讓我當天策上將》 章節(jié)介紹
李恪李二鳳是小說《大唐:玄武門繼承制二鳳讓我當天策上將》中的主角人物,在作者天命在我筆底生花的創(chuàng)作下,他們不僅擁有了生命力,而且強大的個人魅力迷倒眾人無數(shù)?!洞筇疲盒溟T繼承制二鳳讓我當天策上將》第1章內(nèi)容介紹:“皇兒,等會兒在你父皇面前,.........
《大唐:玄武門繼承制,二鳳讓我當天策上將》 第1章 在線試讀
“皇兒,等會兒在你父皇面前,你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
“若能討得皇上的喜歡,立你為太子......”
“娘,孩兒明白。”
面對苦口婆心的貴妃娘親,李恪只能無奈嘴上先答應(yīng)著。
半個月前,從現(xiàn)代社會的五好青年,穿越到大唐初年,搖身一變成為李世民的兒子,大唐皇子李恪。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每天起床一睜眼,就有好多個美嬌娘排著隊來伺候......
這正是李恪夢中的生活!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母親楊妃,每日不停的給李恪灌輸著爭寵的觀念。
絮絮叨叨,不厭其煩。
爭太子?
咱就說自大唐自開國到滅亡,延續(xù)近三百年,二十多個皇帝,有幾個是太子正常繼位坐龍椅的?
玄武門繼承法,不流血能當皇帝?
更何況楊妃乃隋煬帝之女,妥妥的前朝遺孤......
母妃,請醒一醒,睜開眼睛看朝堂,放棄幻想!
李恪覺得以后去封地,當個太平王爺就挺好。
大唐初年能臣猛將扎堆批發(fā),開疆拓土,富國強民,壓根不需要一個皇子努力奮斗。
告別內(nèi)卷,擁抱幸福生活。
“皇上駕到!”
隨著太監(jiān)一聲通報。
楊妃整理了一下妝容,走出門口迎接,還給了李恪一個鼓勵與期待的眼神。
李恪只得跟上楊妃的步伐。
......
“臣妾恭迎皇上?!?/p>
“孩兒拜見父皇!”
“免禮,快起來?!?/p>
站在少年面前的,是天策上將,書法家,詩人,天可汗,唐太宗,文武大圣廣孝皇帝,李世民。
這是李恪第一次面見父皇。
盡管不想奮斗,但作為一個種花家的好男兒,誰人不敬仰漢唐雄風?
“千古一帝,李二鳳!”
李恪趁著起身的時候,悄悄瞅了李世民幾眼,心里不免有幾分小激動。
“千古一帝?”
李世民卻微微一愣。
“誰在說話?”
“李二鳳又是何人,好大的口氣?”
李世民分明聽到一個有些耳熟的聲音響起,不禁疑惑。
歷史上大一統(tǒng)的秦始皇,漢高祖,光武帝......可擔得起千古一帝這四個字?
亦或者是與民修養(yǎng)的文景?
征戰(zhàn)漠北,打通西域的漢武帝?
李世民覺得諸位前朝帝王青史留名,但真要論起來,或多或少都差了點意思,各有不足。
若有一位帝王,綜合他們的優(yōu)點,各取所長。
武可策馬平天下,文能治國安百姓,便可稱千古一帝!
“朕若能讓后人如此評說,此生無憾!”
李世民不動聲色,走進內(nèi)殿坐下,與楊妃說著些平常話,卻暗自琢磨著剛才那個聲音,心生向往。
可惜,老李家祖上只出過一位騎著青牛的千古圣人,并沒有出過千古一帝。
“皇上,恪兒學問大有長進,先生夸獎了他好幾回?!?/p>
這邊,楊妃與李世民拉扯了一會兒妃子與皇帝之間的禮儀,見李恪只是中規(guī)中矩的跟在后面,便有些著急。
這孩子,為娘真是操碎了心!
“昨天先生還夸恪兒詩寫的好?!?/p>
“哦?恪兒作詩大有長進?”
李世民心里在想著事,隨口問道。
他對皇子的教育甚為重視,不過這幾個孩子的水平,李世民心里還是有數(shù)的。
他也不指望老李家能出什么流芳百世的大詩人。
“二鳳該不會讓我現(xiàn)場作詩吧?”
李恪冷不防被母妃點名,心中慌得一比。
“二鳳?!”
李世民這回聽得真切,也看的清楚。
我兒李恪的聲音!
而李恪正恭恭敬敬的坐在楊妃身側(cè),一直很乖巧,根本就沒說話。
怎么回事?
莫非朕聽到的是恪兒的心中所想?
還有這等奇事?
那......李二鳳,難道指的是朕?
“恪兒,在耶耶面前不必緊張,將你昨日做的詩拿給耶耶看看?!?/p>
為了確定,李世民一遍說著,一邊仔細留意著李恪的反應(yīng)。
“孩兒哪里會作詩,每天只是跟著先生讀書寫字?!?/p>
李恪見父皇問話,只能硬著頭皮作答。
他還真沒說謊,來到大唐以后,李恪唯一用心做的事,就是練好毛筆字。
畢竟九年義務(wù)教育里,沒有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寫的毛筆字,高考也不考漢字書法。
“恪兒這孩子,就是太謙虛了?!?/p>
楊妃在一旁著急,趕忙抽出袖子里的紙,“昨天先生夸獎恪兒,臣妾便也不知是真是假,便留了個心,請皇上明鑒?!?/p>
“不是吧?我練字的紙,怎么跑到母妃那里去了,明明讓宮女丟掉了!”
“還拿給二鳳看......真社死!”
李恪只想捂臉。
“嘿嘿!”
李世民依舊沒有見到李恪張嘴,卻聽見了李恪心中無奈又尷尬的聲音,不由得有些好笑。
這孩子心里一直把朕喊二鳳,真是沒大沒小。
算了,看在之前那句千古一帝的份上,你阿耶我不跟你計較!
李世民也懶得去管楊妃是否故意賣弄,接過紙定睛一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好詩!”
李世民頓時被一股豪情吸引,拍案叫絕,此詩直抒胸臆,正寫出了他心中所念。
當前天下初定,邊患依舊不斷,黃河以北大片疆土不時被侵擾,李世民心里一直憋著一股氣。
“有氣魄,有志氣,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兒子!”
“此詩甚合吾意!”
【千不挑萬不選,練字隨便寫寫,怎么正好就被母妃拿到這一首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應(yīng)該給二鳳看這首啊,我不想帶兵打仗!】
【以后封王,能管好封地上的百姓,吃飽穿暖,平平安安到老就夠了......】
“多謝父皇夸獎!”
不管李恪怎么想,表面上依舊要恭恭敬敬的拜謝李世民。
呃——
李世民撇了撇嘴,床前明月光又是什么詩,聽起來好像也還行的樣子?
“我大唐能征善戰(zhàn)的將士多的是,要親征也有耶耶在?!?/p>
他聽到李恪的心里話,絲毫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你們下一代人需要的,是治理好地方百姓?!?/p>
吃飽穿暖,平安到老,簡單樸素的愿望,卻正是天下萬千百姓所想。
也是他半生南征北戰(zhàn),終究亂世所期盼的!
李世民很欣慰自己的兒子有與民休息的想法。
楊妃卻不知皇上已經(jīng)和李恪的心聲互動起來,為何皇上突然話鋒一轉(zhuǎn),說到了治理百姓?
她問過先生,那首詩是平定四方,抒發(fā)豪情壯志的意思。
難道皇上更看重皇子的治國能力?
楊妃趕忙找補。
“恪兒為黎民百姓想的也多!”
“前日用飯之時,他看著碗里的米,還感慨百姓耕種不易,他要為百姓設(shè)計一種新的犁地農(nóng)具,能比現(xiàn)在節(jié)省一半時間......”
“有這種農(nóng)具?”
李世民一怔。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
天下百姓,耕種乃根本所在!
節(jié)省一半時間,春播時便能開墾更多的荒地,種出更多的糧食!
詩文之類,李世民其實并不很看重,但關(guān)系到百姓吃飯問題,他頓時緊張起來,直直望向李恪。
“真的能節(jié)省一半時間?”
此刻,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想聽聽李恪的真實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