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xué)網(wǎng)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 曉風(fēng)小說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部章節(jié)目錄一覽

曉風(fēng)小說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部章節(jié)目錄一覽

2021-04-25 04:59:49 作者:曉風(fēng)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明末時節(jié),滿清雄起于關(guān)外;流賊起于關(guān)內(nèi),禍亂天下。崇禎,皇太極、多爾袞、李自成、張獻(xiàn)忠……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問鼎逐鹿!他以共和國軍人的身份,穿越明朝,以大明軍人之身,力挽狂瀾,總兵天下,攝政大明,重塑中華!

    曉風(fēng)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章節(jié)介紹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是一部歷史小說,主角是張守仁林文遠(yuǎn),作者曉風(fēng)開頭新穎,先聲奪人,使讀者一開始便產(chǎn)生了濃濃的興趣。第3章主要內(nèi)容: “大人來了,除了燒火的都停下來!”一直跟在張守仁身邊,又是小旗官,此時張世強(qiáng)也有點狐假虎威的感覺,站在高處.........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三章 煮鹽 在線試讀

“大人來了,除了燒火的都停下來!”

一直跟在張守仁身邊,又是小旗官,此時張世強(qiáng)也有點狐假虎威的感覺,站在高處,叉著腰吆喝著。

在他的命令下,幾十個軍戶不敢怠慢,放下手中的活計趕了過來。

“叩見大人!”

“給大人請安!”

等張守仁趕下來的時候,眼前已經(jīng)黑壓壓跪下一地人。

張守仁是百戶,在這里當(dāng)然是一手遮天。

而且原本脾氣暴燥,任性妄為,眼前這些軍戶,有不少吃過他的拳腳。此時看他來了,各人都是跪在地下,額頭都快跪在沙子上了。

“都起來吧!”

見此情形,張守仁忙擺一擺手,下令眾人起來。

鹽場這里有一個叫張世福的主管,是個系鐵牌的總旗官,也是張守仁的副手。

見張守仁來了,張世福迎上前來,稟報道:“大人,上個月的鹽全在這里了,再不賣就積的太多了,太人的這份,我已經(jīng)點算好了,請大人過目查看?!?/p>

這人一臉胡須,頭發(fā)也有點發(fā)白,眼睛被煙熏的發(fā)紅,雙手粗糙烏黑,看著象一個四十多歲的老農(nóng)。

但張守仁記憶中,此人不過二十七八歲的年紀(jì),這長相和年紀(jì),相差也太大了。

海邊熬鹽是一個苦差,果不其然。

熬好的鹽都碼在一起,冬天沒有什么雨水,也不怕淋壞了。每包是一百二十斤,都是敞開了口,由張守仁查驗。

張守仁點了一下,自己這邊是整整十包,還有十來包,就是其余所有人的了。

燒掉大量的木柴,耗掉極大的人力物力,這個鹽場每個月一共熬成三四千斤鹽,每石一百二十斤,賣給鹽場得三錢到五錢銀子,張守仁能得一半,不到四兩,其余的七八兩銀子是幾十人分,平均下來,還不到兩錢銀子。

怪不得這些軍戶一個個都是黑瘦黑瘦的,臉上都沒有什么神采。

這么辛苦的活計,收入?yún)s這么低,當(dāng)然會營養(yǎng)不良。

軍戶們都有全家大小要養(yǎng)活,煮海為鹽再加上捕些魚蝦,還有幾畝近海的薄田,一年的總收入是五六兩左右,這樣的收入,也就是勉強(qiáng)不被餓死罷了。

在鹽堆的旁邊是十來輛雞公車,就是后世的那種獨輪小車,每車能推三四百斤,用這種木制獨輪小車推著幾十里去賣鹽,也是樁苦差。

“誰去送鹽?”

嘴里發(fā)問,張守仁用手抓起一捧海鹽,仔細(xì)看著。

都是顆粒很大的青白色的鹽粒,看著就十分粗糙,畢竟是原始辦法煮制出來的,工藝十分落后。在這里是這個樣子,送到鹽場后,鹽場的人每百斤鹽里還要摻上十幾斤沙子再賣出去。

收鹽是三錢銀子一百二十斤,也就是一石。

出售的時候就是二兩到二兩五錢不等,而官鹽的價格賣到百姓手里,就得再翻一倍。

鹽價又高,鹽又粗劣,直接產(chǎn)鹽的地方獲得的好處倒是最小,大頭全在官府和大的私鹽販子手中,百姓吃不起官鹽,就只能從私鹽販子手中買鹽,所以在山東沿海一帶,實力強(qiáng)勁的私鹽販子很多,就是靠著壟斷私鹽賺錢。

“靠山吃山,靠海吃?!笔种凶ブ话汛植诘柠}粒,張守仁也是若有所思。

這一世當(dāng)然想做一番大事業(yè)出來,起步就是要先獲得錢財。

沒有銀錢,什么雄心壯志說出來都是笑話。

自己這里沒有良田,也不是商業(yè)發(fā)達(dá)的地方,人口密度也不大,唯一的好處就是靠海。

看來就是要靠海吃海了!

不過這種燒鍋煮海出鹽的辦法,還真是落后啊……總得要想辦法改良才是!

“回大人,是派世祿帶人去?!?/p>

張世福答話,小旗官張世祿也是過來,給張守仁請了個安。

這兩個低級武官都是穿著紅胖襖,腰間掛著標(biāo)明身份的鐵牌和木牌。除此之外,也就看不出他們武官的身份了。

這個小旗官雖不多話,不過看著還算精干。

張守仁點一點頭,吩咐張世祿道:“賣了鹽,拿我的那份銀子,全買了麥子回來?!?/p>

“是,小人轉(zhuǎn)到即墨縣城去買?!?/p>

鹽場就在浮山所和即墨縣之間,買麥子到即墨縣城可以便宜一些,就是這一句話,就能知道,這個張世祿辦事很精明,也不怕吃辛苦。

整個百戶,除了張守仁最大外,平時依靠的就是兩個總旗和十個小旗官,多半是張氏族人,也算是張守仁信的過的心腹了。

明末時候,軍戶早就不打仗了,雖然還是衛(wèi)所制度,也有官職,但千戶和百戶們就是大小地主,下頭的軍戶們就是農(nóng)民,張守仁對這個百戶下的軍兵來說,就是一個田主加堡長的身份了。

處置了鹽場的事后,張守仁索性攀上海邊的高崗,極目遠(yuǎn)望。

眼前是水天一色,天地之間,都是一片蔚藍(lán)的景像。

這是還沒有受過工業(yè)污染的天地,空氣冷的純凈,放眼過去,幾乎沒有高過樹木的建筑,此時是冬季,但蒼山之間,仍然有不少松柏是綠色的,極目遠(yuǎn)眺,令人心胸一暢。

前世時,張守仁曾經(jīng)在浮山這里呆過,浮山所就是后來的浮山森林公園,森林與大海聯(lián)成一片,風(fēng)景十分漂亮。

這才叫,再回首已經(jīng)是百年身。

正在這時,張世強(qiáng)跑了過來,面色蒼白,神色十分難看。看著張守仁,囁嚅道:“大人,韓六來了,喝醉了酒,在堡中鬧事?!?/p>

“韓六……”

想了一想,張守仁便知這韓六是誰,眼神中也是露出凌厲的殺氣。

張世強(qiáng)從未見他如此,當(dāng)下大駭,連忙退了幾步。

張守仁冷冷一笑,已經(jīng)是大踏步向著堡中而去。

過去之事,再緬懷也無意義了!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