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決》 章節(jié)介紹
方圓是眾人皆知的一位優(yōu)秀作家,他的每部作品幾乎都成了經(jīng)典的終結(jié)者,讓他人無法超越。其中,他的小說《羅浮宮決》中的主角翎蕁兒洛俞琤更是迷倒眾生!《羅浮宮決》第3章介紹:風(fēng)愈吹愈大,日間所聽到的各種異聲,又隨著狂風(fēng)吹來,儼如萬馬奔騰,千軍赴敵,.........
《羅浮宮決》 第3章 風(fēng)砂陣 在線試讀
風(fēng)愈吹愈大,日間所聽到的各種異聲,又隨著狂風(fēng)吹來,儼如萬馬奔騰,千軍赴敵,雄壯、凄槍、哀號、溫婉,各種調(diào)子都有,真像極不和諧的大合奏,比昨晚間所聽,更覺驚心動魄,正如哪采參人所述一樣,但何其只有鬼泣狐鳴一種聲音。
洛俞琤越走越心寒,聽到那塞滿耳腔的怪戾的聲音,冷汗潸潸直流,腳底下也不停的哆嗦起來,也不知道此去是兇是險,但還是硬著頭皮,向前走去。
洛俞琤堵著耳朵,貼著山腳的峭壁前行,月光之下,但見山壁上無數(shù)小孔,就像蜂巢密布一般,忽然間就在自己腳踏的底下,也聽得叮叮咚咚的類似音樂的聲音!
洛俞琤恍然失笑,心中暗道:“原來風(fēng)中的怪聲,卻是這個來由。”他迫于無奈逃到這藏域之時,也曾經(jīng)聽見過這種地底下的奏樂聲音,初時也被這種聲音疑惑過,后來才知道喜馬拉雅山山脈一帶,有許多巨大的冰山,由于地震,后面高山的巖石塌下來,把冰山壓在下面。冰山一天天的融化,巖石就一天天的架空。巖石中空之處,冰河流動,有時似樂聲,有時似腳步聲,今第一次聽到這種聲音的人無不心驚膽戰(zhàn)。
洛俞琤再仔細(xì)審視山右上那些蜂窩般的洞孔,把耳朵貼上去聽,由于洞孔的大小形狀不同,風(fēng)從洞孔穿過,所發(fā)出的聲音也異,這些蜂窩般的洞孔,自是由于風(fēng)砂侵蝕而成,由于這里的谷口狹長,風(fēng)砂吹來,受到山巖峭壁的阻擋,所以剝蝕的現(xiàn)象特別顯著。
由于藏民們長居于此,又不懂風(fēng)物雜質(zhì),聽到這樣的怪聲,更不敢親自去觀察,那就無怪他們以為是“魔鬼的聲音”了。
但洛俞琤仍是不無疑惑,心中想道:“地下冰河的流動和風(fēng)從巖洞穿過構(gòu)成了諸種怪聲,這固然不足為異。但在藏人的眼中,總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更何況這里又是險惡荒蕪之地,為什么有人卻偏偏在這種地方居?。渴呛尉有??”再想這“魔鬼城”的傳說由來已久,到底是由于諸般怪象附會而成,還是山中確有城池?尋幽探秘之心,更不禁油然而起。
這時狂風(fēng)己止,洛俞琤繼續(xù)登山,攀越過幾個險陡的山頭,果然別有天地,但見到處是斷瓦殘垣,還有寺院的廢墟和高聳的士塔……顯然這是一座古城的遺址,奇怪的是,那些殘磚敗瓦,已被掃在一起,好像在不久之前,才剛剛經(jīng)過人工的收拾。
穿過這座古城的遺址,再望山上望去,那就更奇怪了。山上竟然有一座完整的白塔,約有十丈來高,白搭之旁,有兩排房屋,圓形的屋頂,狀如覆蓮,這種形式的房屋,和西藏一般民居大大不同,還有兩幢閃閃發(fā)光的建,更不知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但一眼望夫,便可以斷定這不是古代遺笛的建,而是新建不久的房屋。洛俞琤自是不相倍有甚“魔鬼城”,但這氣氛卻真的是越來越神秘了。
洛俞琤生性膽大,再向前行,忽覺夜風(fēng)中香氣極濃,洛俞琤直覺頭暈?zāi)垦?,兀自站立不定?/p>
這一奇怪的現(xiàn)象豈不令洛俞琤生驚,強(qiáng)撐著身體,向著四周望了望,但見山坡上開有無數(shù)奇花,紅白藍(lán)三色相間,在蒙攏的月色下更顯得嬌無疇,洛俞琤走入花叢之中,原來隨風(fēng)所迭的異香,便是這種奇花研發(fā)。
洛俞琤正在流連觀賞,忽聽得傳來了腳步的聲音,洛俞琤從花叢里向外偷窺,只見一個長著一把山羊胡子的黑衣武士帶引著兩個白衣喇嘛,正好朝著這個方向行來,這黑夜武士身材魁偉,相貌奇特,看來不像是西藏人。
但那兩個白衣喇嘛卻更引起洛俞琤的驚詫,原來西藏的喇嘛分為三派,清朝以前掌權(quán)的是紅教喇嘛,清代奉黃教喇嘛為國教,紅教一蹶不振,但還可以留在西藏。
另外有一派白教喇嘛,最高的稱為“法王”,在明朝時候,與紅教分庭抗禮,曾得明太租封為“灌頂國師”,并“賜統(tǒng)御西藏三部之教詔”,百列明末崇禎皇帝之時。黃教領(lǐng)袖達(dá)賴五世和班禪四世藉青海蒙古族酋長固始汗的兵力,才推翻了白教法王在西藏的統(tǒng)治地位,白教被逐出西藏,逃奔青海,依附另一位酋長和騰汗,至今一百余年,白教喇嘛,從來不敢踏入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