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組織部長2:機關縱橫》 章節(jié)介紹
在都市題材的小說中,《縣委組織部長2:機關縱橫》堪稱典范。這也是作者斯力良心打造的優(yōu)秀作品,不容錯過!《縣委組織部長2:機關縱橫》第3章簡介:蘭曉詩,你這個……韓江林本想罵出婊子這個詞,心底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拒絕,排斥自己用婊子這個邪惡的詞咒罵.........
《縣委組織部長2:機關縱橫》 傷心蝴蝶 在線試讀
蘭曉詩,你這個……
韓江林本想罵出婊子這個詞,心底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拒絕,排斥自己用婊子這個邪惡的詞咒罵曉詩。在他心中,曉詩曾經(jīng)是一株開放在圣潔土地上的美麗鮮花。
書店把他訂購的描寫國外留學生活的書寄到南江,韓江林被書中現(xiàn)實的描寫所震驚,看到照片上蘭曉詩和外國男同學親密的樣子,聯(lián)想到書中描寫的骯臟生活,他捶胸頓足,后悔把蘭曉詩送出國,送進了一個罪惡的火坑。他憤怒地把書一把撕爛,丟進垃圾桶。狹小的房間壓抑沉悶,他沖出房門,踏著小鎮(zhèn)深濃的夜色一路前行,秋風深涼,他的身子一陣陣地哆嗦,不由得抱緊了雙臂。
韓江林像一只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小狗,在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間游患。偶爾,他站在一扇透出溫暖燈光的窗前,仿佛一只喪家的小狗,隔著窗子向往別人家的溫暖。家總是被事業(yè)犧牲的對象,志士們說,天下未定,何以為家?如今天下太平,蘭曉詩居然會因為事業(yè),放棄溫暖而幸福的家,天各一方,這又是為何?
夜深人靜,貼在小鎮(zhèn)人家窗前的燈光依次熄滅,閃爍著溫暖的窗花一朵一朵地凋零,飄落進黑暗的深處。韓江林欲哭無淚,沿著深邃的巷道向鎮(zhèn)外走去。
穿透斑駁的樹影仰望星空,零落的星星因為凄涼而無眠。黝黑的吳氏家祠里傳來悠揚的二胡聲,曲調歡快熱烈,南原大學藝術系學生在演奏《火車開進苗家寨》。
音樂在韓江林陰暗的心靈里打開了一扇天窗,他悄悄地走進吳氏家祠。音樂系的學生實習臨近結束,學生們正在排演作品,為匯報演出做準備。歡樂的音樂是老師為學生演奏的,在給學生做示范,講解民族音樂的特征。
韓江林站在巨大的廊柱背后,聽老師講解六、七十年代音樂的典型特征——快樂的表達載體。韓江林心想,搞音樂的人真是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歡樂確實是苗族歌舞的典型特征。歡樂是民族節(jié)日的核心內(nèi)涵。
長發(fā)披肩,很有詩人氣質的老師背對韓江林,說話的語速很快:《火車開進苗家寨》這首歌曲所采取的曲調具有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的風格,表現(xiàn)了苗鄉(xiāng)人民取得建設新成就的歡悅。這樣的音樂適宜于在人山人海的廣場表演。
老師說,如果說六、七十年代的音樂是一種大眾化的情緒表達,進入八十年代,音樂則更主要傾向于個人的抒情,如《我的中國心》、《我是一匹北方的狼》、《水手》、《黃土高坡》,這些音樂則傾向于個人主義的表達,這是一種群體無意識的心聲。因為在進行了一個相當時候的隱藏乃至于抹殺個性的生活以后,個人主義的傾向無法忍受先前的單調、統(tǒng)一,轉而尋求具有個性鮮明的表達方式,表達個性的抒情音樂因而逐漸一統(tǒng)天下?,F(xiàn)在,個性的抒情到達一個極端,群體性的無意識必然尋求一種回歸,回歸到集體的聲音。因此,我們?yōu)槟辖褡屣L情節(jié)創(chuàng)作的歌曲要達到兩個結合,一個是把大眾化的抒情與個性的表達相結合,一個是把民族的歡樂元素與流行音樂的時尚元素相結合,下面請張剛同學用電子琴演奏他創(chuàng)作的《蝴蝶》。
張剛演奏電子音樂前,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音樂《蝴蝶》的創(chuàng)作感言:蝴蝶的創(chuàng)作啟示來源于苗族古歌蝴蝶媽媽,我原來以為只有文字記錄的漢族歷史深厚,沒有想到,以口頭記錄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同樣深厚,蝴蝶媽媽養(yǎng)兒育女的獻身精神,使得災難深重的苗族源遠流長,蝴化而生的兒女遠走四方,真實地表現(xiàn)了苗族的生存狀態(tài)。
小伙子的語言表達不錯,音樂初起,尚覺得新穎美妙,仔細一聽,原來借助了《梁?!返囊魳沸?,調子稍顯低沉,不過,依然悠宛動人。
在舒緩漫妙的音樂旋律中,韓江林一直在思考老師的話,如果關乎歷史,可以用三國演義中的句子注解: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用婚姻的經(jīng)歷加以說明,是不是人們在圍城里呆久了,必然想沖出圍城,曉詩離自己而去,是不是有突出圍城的意思呢?當然,這種表達錢鐘書先生描寫得更為經(jīng)典: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籠中的鳥想出去,籠外的鳥想進來。從社會學的角度,老師的表達也有一定的道理,當普遍的人性表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會出現(xiàn)某種心理倦怠,從而尋求個性的表達。這是不是說,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社會歷史進程中,往往是交替演進?
韓江林抬頭仰望家祠精美的壁畫,形似飛天的仕女飄然而降。家祠曾經(jīng)為區(qū)公所占有,后轉給派出所,經(jīng)過風雨的洗禮,墻頭的精美壁畫大量剝落,破敗不堪。改革開放后,吳氏族人多次向上級反映,吳氏家祠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派出所從家祠遷了出去,在上級沒有撥給修繕經(jīng)費的情況下,吳氏族人集資把家祠修葺一新。
家祠由古代受重視,到后來受到大量被破壞,如今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同樣反映社會文化的某種交替演進么?
韓江林卻想不明白,明明是自己因為心情不好出來散心,居然能夠冷靜地思考如此復雜而高深的命題,這是不是個人與社會的交替演進在自己身上出現(xiàn)?
突然,一首清麗悠揚的曲子進入耳朵,敲打著他的心鼓。
音樂讓他仿佛置身高山之上,心兒像小鳥一般在遼遠、迷蒙的山原遨翔,美麗而翠碧的大森林開起了歡騰的音樂會,風兒與悠蟬合奏一曲曲美妙音樂,宛如上蒼賜與的天賴之音。
多美啊。韓江林捫心長嘆,心想,現(xiàn)在的學生藝術修養(yǎng)真是不錯,對音樂的內(nèi)在旋律和外在形式都掌握得如此熟練和深透。
在樂曲中,他們把苗族飛歌和侗族大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飛歌的高揚與大歌的清麗,樂曲仿佛衍化成一只長著靈巧翅膀的小精靈,具有了穿透時空的藝術魅力。這樣的音樂既體現(xiàn)了大眾化的歡樂,又表達了個性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生動而感人。
音樂嘎然而止,美妙的旋律亦如飄揚的彩綢,纏繞在家祠的雕梁畫棟間。
老師當起臨時指揮,指導學生聯(lián)合排練《飛歌唱晚》。這是音樂系老師和學生在南江采風的重要成果,在飛歌傳統(tǒng)旋律的基礎上,融入了流行音樂元素,以史詩般的記錄,分章節(jié)描述了天華山區(qū)苗民的生活。音樂風格既大氣,又輕快,既有集體情感大河奔流一般的傾情渲泄,又有個性情感細致動人的表達。
韓江林沉浸在音樂展現(xiàn)的美麗鄉(xiāng)村畫卷中,時而撫掌而和,時而點頭微笑。
演練結束,學生和老師紛紛收拾器樂,準備睡覺。
韓江林心想,如果評價這次實習成果,僅有組曲《飛歌唱晚》足以讓南江名聲在外了。他想走過去,把感受告訴帶隊老師。一看時間已經(jīng)是一點過,不好再驚擾老師,猶豫著駐足不前。
一個女生似乎意猶未盡,獨自拉起二胡,隨著琴弦顫動,憂傷的旋律像秋天的落葉飄進深秋的風中,瑟瑟和鳴。韓江林的心像被秋雨澆濕,一陣緊似一陣。他不明白,為什么在歡樂的音樂會之后,這位小女生為什么要用音樂表達如此憂傷的情感,莫非她心愛的男友棄她而去,處于失戀痛苦中的她無力自拔,需要借助音樂傾訴心中的痛苦?
在如泣如訴的旋律之中,韓江林感到情感的無助、人生的渺茫。剛才繚繞于心的絕望像水草一樣瘋狂生長,淚水像決堤的水一般騰涌而下。
韓江林不堪其苦,轉身跳出吳氏家祠,一路走,一路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