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之旅》 章節(jié)介紹
在都市題材的小說中,《尋夢之旅》堪稱典范。這也是作者三道劫數(shù)良心打造的優(yōu)秀作品,不容錯過!《尋夢之旅》第8章簡介:由于接受上次的教訓(xùn),今晚,我和黃麗不敢大意,從蘇州河邊回到樓上宿舍時,掛在宿舍門頭上的電鐘,也才是十點三十分。宿舍里燈火通明,.........
《尋夢之旅》 第8章 洗毛保全2 在線試讀
由于接受上次的教訓(xùn),今晚,我和黃麗不敢大意,從蘇州河邊回到樓上宿舍時,掛在宿舍門頭上的電鐘,也才是十點三十分。宿舍里燈火通明,偌大的五開間,只睡了我們?nèi)鄠€男生,一律還是草墊子當(dāng)床鋪。領(lǐng)導(dǎo)老楊說是隔些時候,為每個人準(zhǔn)備一只簡易單人床。
近來,同志們因剛上班沒幾天,對各自的新工作都很投入,難免有些勞累,連最愛玩的幾個小伙子,這兩天也都累得不行。這不,眼下才十點多鐘,一個個都已安靜地躺在鋪上。再看我身邊的張揚,用褥單將腦袋遮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從褥單下已傳出輕微鼾聲。唯有徐放穿著衣服躺在鋪上,拿著從黃麗手中強硬借過來的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會正在無聊似地閑翻著,有意識的在等待什么……見我回來了,一顆心才算安定下來!燈光下,他愣愣的瞧著我,不相信我今晚會如此早回來。
我心中暗自好笑,懶得理會徐放的無名敵意,只是朝他微微地點下頭,算是打過招呼,便輕輕的鋪好鋪蓋,怕驚醒了張揚和其他已經(jīng)睡熟了的同志們。于是,我輕悄悄地蓋好了褥單,仰望著宿舍水泥天花板篷。在日光燈的照映下,它顯得分外潔白、寧靜。
想起剛才我和黃麗分手時,她要我先進大鐵門,她稍后跟進來,以防徐放又等在門后作怪。這會兒,我估計黃麗也已到了女生宿舍了。想起今晚的一切,我的一顆心不由得怦怦亂跳!我陳柯又在做什么?難道往日的“教訓(xùn)”還不足令自己清醒?常言說,“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十年以來,我已嚴(yán)重地失過一次足了,害得自己身敗名裂、背井離鄉(xiāng)、兩下金陵……如今好不容易走上新的生活軌道,再不珍惜、不自重,后果不堪設(shè)想??墒?,黃麗那嬌艷與才智,絲絲纏綿在我的腦際,難道我又要陷入了溫柔的夢鄉(xiāng)而不能自拔了嗎?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像銀幕上的畫面,在我的眼前不停地顯現(xiàn)……
那是1949年的秋天,南京解放已有半年了。伯母領(lǐng)著我寄住在南京龍江鎮(zhèn)我表哥家里,一住就是四年,我從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成長為十六歲的小伙子了,正在心急的等待著新政府給我安排一個掙飯吃的工作,以報答伯母她老人家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
剛過了中秋節(jié)沒多天,突然收到一封“火燒三角”的特別信函。拆開一看,原來是父親從蘇北寶應(yīng)縣老家寄來的,說他已病入膏肓,望我要接信速回,讓父子見上最后一面。言辭急切,寓意深沉,讀后不禁心酸!
想起四年前,因舅父病故,十二歲的我,隨伯母千辛萬苦來南京龍江鎮(zhèn)奔喪。那時,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國共兩黨談判未果,內(nèi)戰(zhàn)如在弦之箭一觸即發(fā),南北交通不便!表哥一再挽留我們,等戰(zhàn)事平穩(wěn)后再回去。一晃四年過去了,四年中,表哥對我伯母姑侄之間親如母子;對我這個年輕的表弟,也是情同手足,給我延師就讀,一心想讓我長大后,能在南京就業(yè)。哪知道,接到了這封“火燒三角”的信時,我感到情況特殊,表哥也不好再挽留。好在新中國成立在即,南北交通也暢通無阻,可以自由往來,便立即安排伯母和我,啟程趕回蘇北故里。
當(dāng)時,華夏剛剛成立,N城百廢待興,尤其是交通,還沒有特別發(fā)達(dá)。由于經(jīng)濟拮據(jù),為了能省錢,伯母領(lǐng)著我乘坐一家遠(yuǎn)房親戚的小木船返鄉(xiāng)。連船主一家大小,總共不下二十幾條生命,全部寄托在這條小木船上。從南京到蘇北寶應(yīng)老家,走旱路也僅四五百華里。水路彎彎曲曲延誤時日,小木船順江而下,至揚州進到古運河,再逆水而上,經(jīng)邵伯,過高郵,直至寶應(yīng),如能遇上好的風(fēng)向,撐死了也不過五至六天就能抵達(dá)??墒翘觳粡娜嗽?,小木船經(jīng)不住風(fēng)雨的羈絆,走走停停,一走就是二十四天。
家鄉(xiāng)還在縣城的東北角上,離縣城還有四十多華里水路。伯母和我到家的那一天,正值秋雨連綿,在離家半里多路的渡口下船后,我背著被褥卷子,一手提著一只印白花的藍(lán)布包袱,一手摻著年邁的伯母,冒著細(xì)碎的秋雨,一步一滑地捱進家門。
奇怪!不逢年、不過節(jié)的,卻見自家久違的小四合院墻,里里外外粉刷一新,像要舉行什么重要的慶典儀式。四方形的小庭院,是我兒時的游樂場,立磚鋪砌的地面,由于時間久遠(yuǎn)和風(fēng)雨侵蝕,立磚有不少已經(jīng)破碎、殘缺,形成一個個小水洼子。還是我十二歲哪年,蘇北行政公署進駐我們村時,吳沐初、張大芝兩位領(lǐng)導(dǎo)就住在我家,在他們二位的鼓動下,移植來的一簇“月季花”,至今仍生長茂盛,在庭院的西南角,迎著纏綿秋雨在盡情綻放,好像特地迎接我這個闊別的老朋友!
母親笑容滿面的從西廂廚房里迎出來,三個人一同步入堂屋后,我放下手中的藍(lán)印花包袱,又卸下背上的被褥卷子。兩位老人略略寒暄幾句,母親便拉過我從頭到腳左相右看,眼見遠(yuǎn)離膝下幾年的兒子,從一個不知事故的小男孩,長成了眼前這個英姿勃發(fā)的小青年,笑得合不攏嘴,連聲說:“真的長成個大人了,好,好!”
說來也奇怪,見了久別的娘親,本應(yīng)親切異常,十六歲的人,充其量還是個少年,還沒有完全脫卻孩子氣,不知為什么,總感到母親不及伯母親切!這也許是時間和距離的影響,母子之間,好像有一層看不見的疏遠(yuǎn)。說來,事出有因:
隨伯母來寧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春末,因由濾過性病毒使我感染上了麻疹,臉上、身上相繼生出許多“水痘”,可把伯母她老人家急壞了!麻疹,是小兒極易發(fā)生的一種傳染病,我已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了,怎么也會被傳染上的呢?這種急性傳染病,如果護理不好,輕則變成麻臉,重則致殘,甚至?xí)拭?!伯母終日心神不寧,在表哥和表嫂的協(xié)理下,老人家衣不解帶,食不知味,經(jīng)過精心的護理,方才漸有起色。
伯母為我的病情擔(dān)憂,不無道理:我是我們家唯一的男孩,用當(dāng)時的話說,陳氏門中指望我擔(dān)起傳宗接代的“大事”,是所謂香火繼承人。在那個男尊女卑的舊社會里,不問姐妹多少,一個“男孩”統(tǒng)稱“獨子”,視眾多女孩于不顧。當(dāng)年我隨伯母來南京奔舅父的喪,完全出于伯母對我的鐘愛,老人家一廂情愿,在我的父母面前大包大攬,保證安全地去,安全地回。
老人家的初衷,也原打算多則半年,少則兩三個月,便可回歸故里。未曾想一到南京,戰(zhàn)事吃緊,長江天塹交通受到阻礙!在表哥的勸慰下,伯母也怕回去的途中,母子們?nèi)粲虚W失,她承擔(dān)不起這個責(zé)任,也就順?biāo)浦鄣淖×讼聛恚闹蛔【褪撬哪辍?/p>
我在家鄉(xiāng)時,也曾讀過三年多“私塾”,有一些“詩云”、“子曰”的基礎(chǔ)。在表哥的關(guān)護下,又讓我在龍江鎮(zhèn)的一家學(xué)館繼續(xù)讀書受教??嘤谑跇I(yè)師雖然有一些文化功底,但比起家鄉(xiāng)的幾位塾師,就有點相形見絀了!這時候的我,雖然年幼,但也略知處世之道,表哥看在伯母的情分上,對我倍加愛護,不僅常年供給衣食住行的所需,還供我上學(xué)讀書。在那個人情薄如紙的舊年代,表哥一家人對我的寬厚,可謂仁至義盡了。我一個可算是寄人籬下的少年,能有如此恩遇,還有什么不遂心、不滿足的呢?至于當(dāng)時塾師的文化功底和教學(xué)水平上的差異,我也只好隨遇而安。
好在古老的六朝古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卻被民黨當(dāng)局弄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但是文風(fēng)和文化傳承,是不以民黨內(nèi)那些“達(dá)官顯貴”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在我就讀之余,有充裕的時間飽覽了“四大”名著,以及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在我的心靈上、腦海里,記憶下眾多的歷代文化名人的詩詞與文章。當(dāng)時,我也有自知之明,我對很多詩文食而不化。但是,出于我的興趣和愛好,它們純屬課外讀物,并非是塾師的強制性“灌教”,所以我認(rèn)為,通讀帶來的好處,是在“廣種薄收”之下,得來的一些積淀,足以滋潤和培植我那似懂非懂的心靈!
歷史上的文化名人,如同天上的星漢!然而,在這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名人中,我最推崇的是受到宮刑之辱后仍不失斗志的史林“泰斗”司馬遷,一部“史記”出神入化,既描繪出歷史的豐功偉績,也解剖了社會的陰暗面,開創(chuàng)了秉筆直書的史實范例。無論是文筆雋永還是犯顏直諫,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史學(xué)”開一代先河。
西漢布衣學(xué)者枚乘,遠(yuǎn)出當(dāng)時眾多學(xué)者如晁錯、賈誼,包括名重一時的司馬相如等人之上!他淡泊一生,視“祿蠹”們?yōu)椴积X,年逾七十,尚且筆耕不止,一篇《七發(fā)》,樹當(dāng)代文壇新風(fēng)!唐代詩壇大家李、杜,深受世人崇敬;而我更愛“山水詩人”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瑯瑯上口的清新之作。他的詩與晉代“田園詩人”陶潛的“采菊東籬下”、“田園將蕪胡不歸”等詩作,無論是功力還是意境,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也愛宋代文壇大家蘇軾的一首“大江東去”,那豁達(dá)與豪放,真所謂時代極品;可是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等神來之筆,把大自然刻畫得細(xì)致入微,更令人心醉。當(dāng)然,我也深為此老仕途多舛、晚年凄涼而感嘆!
歷代文化名人層出不窮,“四大”名著的作者們,在他們著書立說的一生中,受到過多少公正的禮遇?甚至因不善鉆營,落了個一世清貧,直叫世人冷齒。“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留下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等催人淚下的傷心之句,寫盡了世上多少失意文人們心灰意冷。
在這四年中,我只入塾讀了一年有余,而更多的是賦閑,幫表哥家打雜。不料一場麻疹,幾乎要將我變成了“廢人”!多承伯母盡心盡意,才將我從死神的手中搶救過來,也讓伯母她老人家一顆久懸的心安定下來。要不然,眼下回到故里,又如何向我的父母交代呢?伯母對我的再造之恩,無形中加深了我與伯母之間的親情,我視伯母自然而然的重于生母了。
這時,我攙扶著伯母坐下來后,轉(zhuǎn)身想和母親說兩句話,問一問父親的病情如何?冷不防,見父親身穿淺藍(lán)色的竹布大褂、白布襪、一雙圓口黑布鞋,背著雙手,面帶微笑,安閑地從東頭房里走出來,不由我嚇了一跳!我在心中自問:這是怎么一回事?伯母在一旁也很驚詫,旋即向我使個眼色,意思是說:我們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