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 小說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全文免費在線閱讀第8章

小說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全文免費在線閱讀第8章

2021-03-05 05:48:10 作者:蘭君
  •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婚姻是上帝設給所有女人的一道重要關卡。古人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焙芏鄷r候,或許我們看不清婚姻的真實面目,只是因為身處牢籠之中,目光變得短淺。若想擺脫僵化的思維,就需要暫時拋開身處的環(huán)境。張愛玲,一個風靡于1930年代的上海女性,她以犀利的目光和獨到的見解,為愛情與婚姻寫出了教人嘆服的哲理。誠如其所言,無論是愛情抑或是婚姻,都只是“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p>

    蘭君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青春
    立即閱讀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章節(jié)介紹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是作者蘭君的一本青春小說,蘭君才思敏捷,點石成金,以至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第8章內(nèi)容介紹:要記?。哼@世上沒有百看不厭的花,沒有長存不敗的愛情。所以,當你擁有愛情的時候、當你正處在花季的時候,就.........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第七章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線試讀

要記?。哼@世上沒有百看不厭的花,沒有長存不敗的愛情。

所以,當你擁有愛情的時候、當你正處在花季的時候,就請你多一份珍惜,在一切的美好消逝前,牢牢地把握住你所擁有的每個瞬間,縱情綻放。

應該世俗一點

如果能給女人選擇,隨便她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仙女或是魔女——也許,大概會有半數(shù)以上的女孩子愿意做一個能顛倒眾生的魔女,就像玫瑰花一樣,紅得世俗,卻被所有人追逐。

張愛玲,那樣一個清高孤傲的女子,卻恰恰對世俗生活充滿了無盡的興趣。

她在《公寓生活記趣》里說:“我喜歡聽市聲?!痹谖闹?,她對一個城市擁擠的人群,包括開電梯的小工都是一片熱愛。她喜歡看人家怎樣做飯,怎樣煲湯,用鼻子告訴自己誰家又在煨牛肉湯。

這些擁擠、熱鬧、繁雜的事情都是這樣,冒著熱騰騰的人氣,是清高孤傲的張愛玲所最喜歡的。

女人其實應該在生活中世俗一點的,這樣才能顯示出一點點兒的可愛,顯出真情。像張愛玲在《更衣記》末尾寫道:一個小孩子,在收了攤的小菜場,滿地的垃圾里面,騎了自行車,撒開把手,很靈活地掠過了。

她這樣說:“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吧?”就是在這輕盈的一掠之中,有了小小的冒險,卻終是安全的,便小小地得意著。這些得意便是產(chǎn)生于這些世俗的生活,人生多半的生命也是在世俗里度過的。

在世人眼中,張愛玲是個冷傲、孤獨的女子,可在我眼中,她亦是個世俗的女子,反而更加惹人憐愛。她在散文《道路以目》這樣描寫街景:“人行道上常有人蹲著生小火爐,扇出滾滾的白煙。我喜歡在那個煙里走過。”

在俗世里生活的張愛玲,常常能在這樣冷冷的場合下,找尋到那點溫情——在她眼前過了一個綠衣郵差騎車載著他的老母親,她都會感動得落淚。

在張愛玲的眼里,這種細節(jié)有著結(jié)實的生計,和一些放低了期望的興致。

她還寫自己上街買菜,遇到封鎖,只得停留在封鎖線以外的街道上。有一個女用人想沖過防線,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燒飯吧!”然后,“眾人全都哈哈笑了”。

在女用人的世界里,不能誤了做飯的時間,是她對整個世界唯一的理解。這是世俗的,也是真實的。

張愛玲之所以喜歡這份世俗,就是喜歡這份真。

在她的小說里,扮演角色的多是些世俗之人——市民。那些女人也不是什么孤傲的仙女,她們很世俗的,只想給自己找一個安穩(wěn)的家,給自己找一份厚實的生活保障,沒有什么大的愛國愛民的理想,她們就是生活在自己小天地里的世俗小女人。

可是,這些小女人卻都是叫人喜歡的,哪怕是那個比較讓人恨的七巧,有時候也是很可愛的——你可以看出她所有的心機,無非是為了金錢。

在金錢面前,愛情都是假的。

世俗生活在曹七巧面前好像是最大的,其實,這也是大多世俗女人所想的——找一個差不多的男子,生個孩子,操持著衣裳和飯食,這些便是生活的全部。其他的,對于她們來說,全都是縹緲而看不見的。

她們的影子,你隨時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世俗的。

《花凋》里那家的女兒們,不過是當時普通的上海小姐,俗氣市儈?!靶〗銈兇┎黄鸾z質(zhì)的新式襯衫,布褂子又嫌累贅,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夾袍。幾個月之后,脫下來塞在箱子里,第二年生了霉,另做新的?!备赣H也是世俗的上海男人,輕佻又不負責任,無能且又無味。

張愛玲小說里的人,是很俗氣的,但張愛玲本人的世俗氣卻在那虛無的照耀之下,變得藝術了——她的世俗后面沒有背景。

張愛玲將自己的人生觀放在了兩個極端之上,一頭是現(xiàn)時現(xiàn)刻中的具體可感,另一頭則是人生奈何的虛無。在此之間,其實還有著漫長的過程,就是現(xiàn)實的理想與爭取。

其實,張愛玲就如那在菜場臟地上騎車的小孩,“放松了扶手,搖擺著,輕輕地掠過”。這一“掠過”,自然是輕松的了。當她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虛無,便回縮到俗世之中,而終于放過了人生更寬闊和深厚的蘊含。

從世俗的細致描繪,直接跳入到一個蒼茫的結(jié)論,到底是簡單了。于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無聊之中。

這到底還是個世俗的社會,沒有人能逃脫。其實也不必去逃脫,世俗一點兒也許還是好事呢——女人在世俗的時候,也許會更加可愛和真切。

氣短情長小女人

在愛情的世界里,女人好像總是那卑微的一方。根據(jù)專家研究得出的結(jié)果是:女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其本身就是一個感性的動物,她所有的感官里都住著感性,不得不將自己變成感情的奴仆。

男人一般不會這樣,原因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女人的感性是天生的,男人的理智同樣也是天生的。

因此,他們各自承受著各自的天性,慢慢地在愛情中煎熬,沒有一個制衡的點,也便沒有平衡,永遠都是一個上、一個下,像蹺蹺板的游戲。能上去的,唯一可能便是那個裝滿愛的心,越多愛越輕;愛多久,便在蹺蹺板的下面待多久。

所以,愛情沒有例外。無論是哪個愛情,里面都有一方卑微,只是分量和對象不一樣。

女人總是比較多愛,也比較容易愛——一個女人被感動了去愛,受委屈了去愛,無奈了也去愛,用不一樣的形式拴住那相同的心。

一個女人如果愛上了一個男人,無論原因是什么,只要開始愛了,開始在乎這個人,這個女人就變得比較容易妥協(xié)——她不是對那個男人妥協(xié),而是對自己的愛妥協(xié)。

女人總強調(diào)要尊重自己的感覺,這個感覺也就給女人套上了卑微的枷鎖,讓女人在愛的世界里,有進無出。一如張愛玲對胡蘭成。

當然,也有對等的愛情。

在對等的愛情當中,這種對愛的卑微也是對等的。由于男女雙方都甘愿臣服于自己的愛情中,都去努力地付出,所以,卑微也就在這種努力中消失了。

可惜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對等的愛情卻幾乎不存在,比傳說中等待千年雪蓮開花還困難。雪蓮即使再難等,也能確定它是真實存在的,是可以等到的。而對等的愛情,卻沒有聽說過出現(xiàn)的痕跡,以及如何等下去。

即使真的去等了,也會發(fā)現(xiàn)在等的過程中,你無意中已經(jīng)愛得更多,付出得也更多。然后,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卑微,直到自覺放棄對對等愛情的等待。

而世間的愛情中,女人總是容易去等。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確定,女人的幸福是要靠一個男人維系,一個女人只有碰到了一個喜歡她的男人,才是最幸福和可以被炫耀的。

而這個女人如果一旦碰到喜歡她的男人,也會因為這份可以被炫耀的資格和心底的那份欣喜而變得氣短情長起來。她的喜怒哀樂從此交給了這個男人,男人但凡稍微給她一點兒好處,她都會很開心。

而男人在無意中給她的一個表情,女人也會將這個表情拾起來細細思量,也許會懊惱,也許會掉眼淚,也許會開心——總歸,那個表情好像就是女人全部的生命一樣,讓她無比珍視。

因為,她想要取悅的就是這個男子。

正如張愛玲所說:“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cè)?;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cè)??!笨梢姡词构陋毴鐝垚哿嵋嗖荒苊馑住?/p>

只是文章再好,不過悅的是他人。在一篇散文中,張愛玲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冬天她第一次穿皮襖,摸著里面柔滑的皮,自己覺得像只狗,偶爾碰到鼻尖,也是冰涼涼的,像狗?!?/p>

在這段尋常文字的背后,流露出張愛玲歡喜的心情,她如其他小女子一般,對自己得到的這份禮物不勝歡喜。

為什么孤芳自賞的張愛玲變得溫存起來?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里給出了答案:張愛玲不同于一般女子,她的版稅頗高,經(jīng)濟獨立。所以胡蘭成不需要給予她經(jīng)濟幫助。

不過,胡蘭成還是給她一點兒錢,張愛玲便拿這錢做了一件皮袍,歡喜不已。

一件皮袍罷了,又不是貴重的東西,張愛玲為何會如此歡喜呢?

張愛玲雖出身名門,可她的童年并不十分幸運,甚至充滿了陰暗。她的父母不曾像一般父母,溫柔地給她綰發(fā)髻,耐心地教她禮儀,在她跌倒后給她拍凈身上的土,輕輕地把她攬在懷里……父母親的淡漠,使張愛玲穿上冷淡和獨立的外衣,但她的心始終是向往溫暖的。

于她而言,那件皮襖不單是件溫暖的衣裳,而是胡蘭成對她的關懷和惦念。如此,她便覺得歡喜。

張愛玲在給胡蘭成的信中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p>

她不渴望與胡蘭成能結(jié)為連理夫妻,卻是愿意與他耳鬢廝磨,在人前靜靜看他,吃他的飯、穿他的衣,與世俗的小女子毫無分別。因此,當張愛玲下筆時,忍不住想要告訴所有人:“有他惦念,我是多么歡喜?!?/p>

買下那件皮襖后,張愛玲曾對好朋友說:“愛一個人愛到問他要零花錢的程度,是一個嚴格的檢驗。”言語間滿是甜蜜。

可惜的是,胡蘭成只能給她一些小禮物,卻不能給她全部的愛情。

縱使張愛玲嘴上不說,她心里也是渴望“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女子便是如此,“縱被情郎無情棄,不能羞”,當真是氣短情長。

那么,什么樣的女人才是大女人呢?記得以前看《戲說乾隆》時,總忘不了四爺和程淮秀的故事。

四爺是未來注定要登基的天子,而程淮秀是江南鹽幫的女主人。偶爾的一次機緣,這身份懸殊的兩人相愛了。四爺想要帶程淮秀回京城,一起過神仙眷侶的生活,可程淮秀放不下江南鹽幫的眾弟兄。

最后,程淮秀婉拒了四爺?shù)那髳?,果決地留在屬于她的南方小鎮(zhèn)——誰能說這兩人之間沒有真愛呢?但是比起兒女情長,這個女子更加看重兄弟情義,看重自己肩頭的道義和責任。

也正是因為四爺愛上的是這樣一個女子,所以在離開多年以后,仍不能忘記她??蛇z憾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里,像程淮秀這樣大氣的女子,實在是太少了。

女人總是逃不脫男人的束縛,她們一輩子念的是男人、想的是男人、怨的也是男人。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男人,便也就“低低的,低到塵埃里去”,沒有了半點兒的尊嚴。

面對男人,女人真是“氣短”“情長”,憤怒也只是當下的一會兒,過后仍然是綿長的思念和感情。

女人天生多情,任誰也是逃不過的呀!

會心的微笑

著名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沉迷了幾個世紀。

蒙娜麗莎笑得不但美,而且笑得很有韻味,甜中還透露出那么一絲溫暖。

盡管我們?nèi)绱顺撩?,卻總也無法追問她為什么笑,她在笑什么……蒙娜麗莎的笑,其實是一種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字詞句所能表達。

在愛情中的女子,是千姿百態(tài)的。不過,那些善于微笑的女子總能很容易地抓到男人的心。

每個女人都有迷住男人的微笑,而每個男人都有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微笑的眼睛,哪怕蒼涼如張愛玲。不過可惜的是,張愛玲唯一會心的微笑,被胡蘭成那樣的男人毀滅了。

張愛玲初見胡蘭成時,就低低地隱藏了自己的笑,只用那話語組織起來的生活瑣事代替那心跳的聲音??v使如此將自己降低到塵埃里去,還是擋不住愛情的降臨。

當她第一次用燦爛的微笑面對愛情的時候,胡蘭成高興地接了過去,并且兩人笑談天地,指月拈花。

這樣一段感情,卻還是被時間沖淡了。

在那個動蕩的歲月,愛情也隨之漂泊起來。胡蘭成本是一個多情公子,他忙著去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的笑容,完全忘記了最初那個燦爛笑容的樣子。

當張愛玲拼盡最后的力氣,用最后一絲微笑去挽救自己視為生命的愛情時,胡蘭成卻撫摸著新的笑容,冷漠地轉(zhuǎn)過頭。

當胡蘭成在對新歡抱怨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時候,張愛玲知道,這個男人是真的離她而去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她依然將那最后一絲強擠出來的微笑,在嘴角存了好久好久都不愿意離去。因為她知道,在自己轉(zhuǎn)身的那一刻,她的微笑將永遠離開她的生命。

女人的微笑,是回饋給愛情的珍貴禮物。只可惜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理解,并且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去呵護它。

因而,遇到理解并懂得珍惜的人,是幸福的。

有這樣一對夫妻,男人因兒時貪玩,不小心用彈弓誤傷了眼睛,失去了一半光明的世界。為此,他開始變得悶悶不樂,生命也充滿了黑暗與孤獨,直到他遇到那個女人。

女人遺傳了父親啞巴的基因,天生不會說話。在陌生人眼中,他們的結(jié)合無疑是不圓滿的,因此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男人的臉上總是洋溢出幸福的感覺。

他們不知道的是,女人會用表情說話,她能夠帶給男人很久不曾有過的快樂——她跳舞給他看;在他的手掌心寫下對幸福的渴望;每天都會給他一個迷人的微笑,甚至連睡著的時候,她的臉上都有一抹溫暖的笑意。

久而久之,男人被這會心的微笑打動了,他開始對生活充滿希望,渴望用自己的一雙手去給女人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的港灣。

可由于后天的殘疾,他終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一天天過去,男人變得很焦慮,脾氣也大起來。

女人看出男人的心思,她很為他心疼。

此時此刻,她多想趴在他的耳邊輕聲撫慰:“親愛的,你不要憂傷,不要彷徨,老天對我們是眷顧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可她是個啞巴,她努力了好久一個音節(jié)都發(fā)不出來。于是,她盡量保持嘴角上揚,對他擠出一個安慰的微笑。

果然,這種快樂是可以傳遞的,并且成功地傳遞給了他。

因為女人的微笑,男人感受到了溫暖,逐漸對未來的生活有了信心。沒過多久,因為他的勤勞,果然找到了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

微笑的力量是強大的。

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會被女人的微笑吸引,因為微笑是有說明的,這種心理暗示就是:她能寬容我,愿意接受我,支持我。

這樣的微笑,讓男人舒心——不管在什么場合下,只要女人能為了自己而微笑,那么,這個男人的面子也就有了。

微笑是人類一種高尚的表情,是生活里明亮的燈光;同時,微笑也是一個女人最棒的化妝品。試想一下,大概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的女子,那樣的女人,即便妝容再精致,也不容易得到異性的垂青。

張愛玲這樣孤絕的女子,倘若能夠多笑笑,可能胡蘭成也不會那么快就從她的生命里消失吧。

煩惱的時候,也請多笑笑。當你面對心愛的男人,更要保持得體的微笑。要知道,微笑有時候就是女人在男人世界里的通行證,沒有人不喜歡笑如春風的女人。

門當戶對

愛情也許可以只計較兩個人之間是否有感情存在,而婚姻卻一定要重視門當戶對。只有門當戶對,婚姻才有可能維持得更長久。

婚姻里應該是平等的兩個人,而不應該有施者的心態(tài)和受者的謙卑。

因此,面對愛情的時候可以不理智,可以任性——可是面對婚姻,一定要謹慎,也一定要小心,給自己的婚姻找個可以長期存在的基礎。

門當戶對,是婚姻穩(wěn)固持久的主要因素。

在《金鎖記》中,雖然只是七巧一人嫁入姜家做了二奶奶,可家里的人總會隔三岔五地過去叨擾一下,向七巧的婆家抱怨日子難熬,好像他們是隨著七巧一起嫁了過去。

七巧自然得好好應付,畢竟是自己的家人??蓡栴}也隨著出現(xiàn):由于兩家的地位懸殊太大,就連小丫鬟也敢在私下討論“二奶奶的娘家人”如何如何……這便是婚姻需要“門當戶對”的原因。

結(jié)婚并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三個家庭的事,還涉及到朋友、親戚等,所以,婚姻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關系的總和。

結(jié)婚要門當戶對,這個門當戶對并不是指兩家的經(jīng)濟基礎,而是一個生活環(huán)境的大致相同和比較相近的生活價值觀。

其實,在古代社會,人們就已經(jīng)看出了門當戶對對婚姻的重要性,只是當時思想的定位過于狹隘,僅僅限于在金錢上。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所以,他們在婚姻上一向非常重視經(jīng)濟基礎。

男女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是中國傳統(tǒng)遺風里有關男婚女嫁的文化思考定式。這種定式,在主流上秉承著古人對“郎才女貌”的道統(tǒng)褒揚。

拿張愛玲早年棲身的上海來說,這是一座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也是最看重門當戶對的一個地區(qū)。嚴重到如果出現(xiàn)不是門當戶對的婚姻,所有人都會鄙視甚至拒絕參加婚宴,用上海本地人的話說就是:“嘖嘖……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喜酒,肯定是沒人去喝的哩!他不要這張臉面,朋友還要這臉面呢!”

對此,上海人有自己的解釋,“門當戶對”恰恰體現(xiàn)了人口高素質(zhì)前提下婚姻的平等關系。

當然,這種平等也不是絕對的。最能讓人接受的是,男人的條件總要比女人略強一些,但女人的條件也不能太差,否則婚姻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在一切被人認同為“般配”的婚姻中,大抵是男人處于“上只角”,而女人處于“下只角”。如果這兩只“角”出現(xiàn)換位,那必定會陰陽倒掛、乾坤難卜了——上海人的弄堂里就會傳出“一朵鮮花插到牛糞上”的議論,個個都認為女孩子不值得,個個都會認為男人占了便宜。

如果情況相反,是一個上海男人娶了個外地戶口的老婆,那就更不得了啦——

先是婆家親友一開始就看不起新娘子,可想而知,那剛過門的媳婦也必然會在眾人前矮半截;其次是覺得這個女人必定是靠色相迷惑了男人,否則,這個上海男人斷然不會蒙了心,娶個門不當戶不對的新娘子。日后,恐怕這個新娘子提到娘家都會被人輕視。

而門不當戶不對,亦是張愛玲與胡蘭成婚姻失敗的重要原因。雖然兩個人都頗有文采,但因自小家庭環(huán)境過于迥異,他們的眼界和心胸是不同的——

張愛玲出生在鐘鳴鼎食之家,雖那時已走向沒落,但大格局是見過的;而胡蘭成來自浙江紹興鄉(xiāng)下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沒什么本事的普通人,眼界自然窄了許多。

來到繁華的大都市上海,胡蘭成一心想要靠筆桿子的功力闖出個名堂,卻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太大,牛人很多,最終為了實現(xiàn)自己狹隘的“榮耀”,走上一條萬人唾棄的道路。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可謂是對他極貼切的形容。

而張愛玲呢,她冷眼看繁華,不愛理會世外的諸多變化,遇到胡蘭成后,只一心渴望能有個溫暖的家。從這點可以看出,兩個人對世界、對人生的基本訴求是不同的。因此,就算胡蘭成不花心,他們也過不到一起去。

如今,女人的地位已經(jīng)上升了很多,卻很詫異地出現(xiàn)了“剩女不剩男”的怪現(xiàn)象,而那些所“剩”下來的大齡女,絕大部分各方面的條件都是相當棒的。為什么她們會變成這樣?

一句話,她們沒能找到“般配”的異性。

寧愿成為大齡女也要選擇門當戶對的婚姻,這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悲哀。但我們需要知道:門當戶對是婚姻的條件,卻不是必要條件。

我們需要一個門當戶對的婚姻,但卻不需要一個為了獲得門當戶對的婚姻而選擇蹉跎的人生。

沒有百看不厭的花

古往今來,常把花比作女子:有的女子幽香如玫瑰,有的女子淡雅如丁香,有的女子清芳如百合,有的女子嬌俏如芍藥,有的女子清冷如秋菊。

每朵花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別人的注意。然而,花卻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便是人的本性。

人一向都是喜新厭舊的,今天你喜歡火熱的玫瑰,明日瞧見嬌俏的芍藥,便會把玫瑰拋之腦后。

人對花如是,男人對女人亦如是。世間沒有百看不厭的花,同樣,沒有永遠散發(fā)魅力的女人,即使是令人稱奇的張愛玲。

京劇《賣水》中唱道:“這一年四季十二月,聽我表表十月花名。”可見,這花也是有“保質(zhì)期”的。

不同種類的花,綻放的季節(jié)亦不相同,時過境遷后,即使曾經(jīng)的美好也會變成不堪入眼的枯木——誠如張愛玲對胡成蘭絕望后,說的那句話一樣:“我將只是萎謝了。”

常言道,花一樣的年紀,那便是女子一生中最絢爛、散發(fā)光芒的時光。當過了這個年紀,女子的獨特魅力以及她的保質(zhì)期,都將漸漸萎謝,最終如那過時季節(jié)的花,只剩下枯枝罷了。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不同,只在于婚姻里有些愛情是讓人緬懷的,而有些是讓人忘記的,更有些是被人痛恨的。

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懂得去維系自己燦爛的青春。愛情在轉(zhuǎn)瞬間消失,于是寄希望于婚姻,渴望有個男人能為自己的美麗買單,終身占有、欣賞。

第三者的介入,大抵因為厭煩了身邊人才有了正當?shù)慕杩?,好像披上這樣一件神圣的外衣,別人就沒有了指責的可能性。

那些咒罵出軌的人,可能也有一部分會為女人的不爭氣而惋惜——“為什么你不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兒?”“為什么老伸手向男人要錢,你自己不會掙嗎?”生活里,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指責。而對于被出軌者,她或許太自信,以為自己是那朵常開不敗的花朵,可以讓男人永遠迷戀下去。

其實,世界上哪有什么百看不厭的花。四季的花各不相同,人們幾乎輪流著看都會厭煩,何況只看一種、只看一朵呢?

一個女人,輝煌燦爛的也不過就是那幾年,一個人的感情最熱烈的也不過那一瞬間,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平淡和不耐煩的情緒中漸漸流逝。

男人今天可以厭煩了他的原配、厭煩了他的家庭,那么,明天同樣也會厭煩了第三者,厭煩了第三者給的婚外家庭。男人就是這樣習慣了厭煩,女人又何必執(zhí)著地去討要那個不可能存在的永恒?

做女人,就要做一個精致的、惹男人追逐的女人。雖然不奢望做一朵百看不厭的花,但也應該努力去做一朵能夠持續(xù)被人欣賞的花。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得向精品發(fā)展。一個精致的女人除了美貌,還要有靈魂,否則便會淪為花瓶。如果外在美能夠使女人光芒萬丈,那么,內(nèi)在美就能夠使一個女人魅力四射。

有品位的女人就如一本百看不厭的書,而一個庸俗的女人,自戀地以為自己就是男人的唯一,卻不料被男人翻閱一遍后,沒準就會被隨手丟棄掉。

在青春靚麗的時候,所有的女人都是一朵芳香誘人的花朵,但千萬記得,這花是有期限的,待到凋零,悔之已晚。而想要保證花常開不敗,除了要依靠外表上的裝扮,更要依靠對內(nèi)在的打磨。這樣,你便常開常新,永遠保持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要記住:這世上沒有百看不厭的花,沒有長存不敗的愛情。

所以,當你擁有愛情的時候、當你正處在花季的時候,就請你多一份珍惜——在一切的美好消逝前,牢牢地把握住你所擁有的每個瞬間,縱情綻放。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