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章節(jié)介紹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的作者蘭君是一名新生代作家,但他的寫作手法毫不青澀,而是得心應(yīng)手,爐火純青,不禁令人嘆為觀止!《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第10章主要內(nèi)容:女人取悅于人的方法有許多種。單單看中她的身體的人,會失去許多可珍貴的生活情趣。美好的.........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第九章 蒼涼愛情 在線試讀
女人取悅于人的方法有許多種。
單單看中她的身體的人,會失去許多可珍貴的生活情趣。美好的身體取悅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yè)。為了謀生而結(jié)婚的女人,可以歸在這一項內(nèi)。
愛情的另一主角是男人
從來就沒有什么獨角戲,更何況是愛情。
張愛玲曾以為愛情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于是格外地認(rèn)真和執(zhí)著。甚至在胡蘭成已經(jīng)有了別的女人的情況下,她還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為另外一個女人畫像。
對愛情的過分執(zhí)著,使她忘記了,愛情故事里的另一主角——男人。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時,胡蘭成是有妻室的,并且因政治原因曾在南京入獄。按說,這樣一個有“污點”的男人總會讓女人躊躇一二,她卻對這一切不以為意,只覺得愛是自己的事,其余的都是別人的事——既然是別人的事,便無須考慮。
在愛情這個故事中,其實沒有什么主角和配角之分,永遠(yuǎn)都是兩個人的故事。如果女人是主角,男人也絕對淪落不到配角的位置,他在一段愛情中,必然占據(jù)著一席之地。
女人在愛情最開始的階段常常是非不分,以為只要有感覺就萬事OK。如張愛玲,明知胡蘭成不愛家不愛國行事荒唐,卻依然覺得他會好好疼愛自己。甚至當(dāng)胡蘭成告訴她自己是個沒有離愁的人,張愛玲都只一味地欣賞,卻不曾想到——人若冷血至此,不是無情又是什么?
愛情有很多附加砝碼,最重要的是另一方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因為,態(tài)度決定結(jié)果。
一個善良、有原則又嚴(yán)謹(jǐn)?shù)娜?,可能不浪漫,卻必定專一和穩(wěn)定。而浪子注定不會在某個女人身邊停留過久,哪怕被胡蘭成夸為“民國臨水照花人”的才女張愛玲。
女人在愛情中,多半看不到男人的缺點,比如男人的臟、懶、饞,女人統(tǒng)統(tǒng)視而不見,甚至包括他們的自私——但倘若這樣一來,你的感情就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出現(xiàn)崩塌。因為,男人的自私是很可怕的。
他們的人生觀中有這樣一個基本認(rèn)識:世間一切,全都是為了讓自己舒適而做出的有意安排。除了在做事賺錢的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地向他人奴顏婢膝外,他們總是要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老爺姿態(tài),尤其是在女人面前。
男人的家便是他的國度,他總是在家里稱王,總覺得自己是天生的一家之主——高興的時候,孩子可以騎在他的頸上,他像狗似的滿地爬;不高興的時候,他看誰都不順眼,在外面受了悶氣,回到家里加倍地發(fā)作。
他不體諒女人的苦處。女人對于他的殷勤委屈,在他看來,就如同犬守戶、雞司晨一樣,都是自然現(xiàn)象。
這大概要歸根于男女雙方對待感情所持的不同觀點,即女人重情,男人貪欲。情深時,女人會拉著男人去看海;熱戀中,男人會抱著女人去上床。他說他愛女人,其實他不是愛,是享受女人。
男人和女人生來不同,他們就這樣各自完成著自己的使命。男人從來不問他給了別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別人身上盡量榨取。他覺得自己對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賺來的錢全部或部分拿回家來。
但是,當(dāng)他把一卷卷鈔票從衣袋里掏出來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是驕傲的成分多、親愛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說:“看我多能干,你行么?我這樣待你,你多幸運!”
他若是感覺到這家不再是他的樂園,他便有多樣的借口不回家。他到處游蕩,另辟樂園——和狐朋狗友聚餐,徹夜打牌,去夜總會,最不濟的地方還有個茶館。他的享樂方法太多。
男人和女人由于角色和追求的不同,因而使得這個世界從此開始變得熱鬧非凡而又絢麗多彩!
女人是感性動物,男人是理性動物。假如輪回之說不假,下世僥幸依然投胎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總覺得這一世生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繼續(xù)努力。
普通女人一般只懂得呵斥和指責(zé),根本不會馴服男人,長久后只能使男人變得更加冷漠。
真正聰明的女人,會用另外一種方法駕馭男人,比如似水柔情。只不過,粗心的男人往往看不懂女人的這一面。
雖然女人從來都是付出多的那一方,但是需要的卻很少——一枝玫瑰、一個吻,抑或一個善意的謊言,即可使女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為愛歸去來,到頭易成空
對于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女性,聽到“第三者”這三個字,要么咬牙切齒,要么嗤之以鼻。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生厭的詞語。因此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或婚姻,而那個破壞愛情平衡點的第三者,自然成了罪惡之源。
盡管人們十分討厭第三者,但是生活中依然存在第三者的影子。國外曾有人對“第三者的婚姻狀況”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與第三者結(jié)婚的人,是離婚族最高的一類,高于其他類型離婚率的30%。
為什么他們因相愛走到一起,到頭來卻不能舉案齊眉呢?
社會學(xué)家經(jīng)過仔細(xì)分析,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之所以與第三者婚姻的離婚率更高,主要是兩個人存在以下五大問題:
一、曾經(jīng)因為所謂的“愛情”而背叛家庭苦苦相戀的兩個人,在共同生活后發(fā)現(xiàn)了對方許多的不足。
那些曾充當(dāng)?shù)谌叩呐?,往往在得到婚姻之后,就以為大局已定,難免生出一絲懈怠——過分高估了愛情的能力,而忘記了婚姻的實質(zhì),甚至忘記了去消除生活中的小問題。
這導(dǎo)致男人開始懷念自己的原配,猛然領(lǐng)悟到,原來的生活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因此,他在心里覺得,為了這個第三者而與自己的老婆離婚,簡直就是一種愚蠢。
二、互相缺乏信任感。
由于兩個人都背叛了家庭,或者兩個人有一個是背叛家庭的,另一個是單身——那么,單身的那個就會想:今天,你可以為了我背叛自己的家庭,怎么能保證他日,你不會為了別的女人(男人)而背叛現(xiàn)在的家庭呢?
兩個人對彼此的感情都是出于一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有了懷疑便會產(chǎn)生裂痕。因此,新組成的家庭難免會面臨再次解體的危險。
三、內(nèi)心存在強烈的負(fù)罪感。
婚后,一方覺得自己背負(fù)“第三者”惡名遭人指責(zé),另一方覺得自己為對方拋棄家庭犧牲過大。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犧牲,對方都應(yīng)該感激自己或者在生活中補償自己。
由于這種心理,使得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失去了平衡。
四、雙方存在利益交往。
部分第三者原本愛的就是對方的錢、權(quán)、勢,這些東西一旦失去,其婚姻殿堂會隨之崩塌。
五、無法與原來的情感告別。
與原配離婚,常有愧疚心理,于是對原配頗為關(guān)切,引起對方不滿。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而且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能使婚姻面臨解體的危險,引發(fā)一場空的局面。
女人往往為愛而沖動,認(rèn)定一個人就非要得到不可,殊不知,這本身不算愛情,而是強烈的占有欲令人迷失心智。而一旦得到,精神上的欲望得到滿足,自然也不會想到珍惜,最終令自己的一番心血白白地付諸東流。
女人為愛,往往沒有顧及,沒有限制。其實,愛情,也應(yīng)該要有個限度的,不然真的到最后只能是一場空。
愛情這件事,需要人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維護的,但用力過度只會使人感到疲憊,而沒人愿意為一段疲憊的愛情付出更多。
我們都知道,張愛玲在進入胡蘭成的生活后,起初是做了別人的第三者。那個時候,她像所有的第三者一樣,渴望得到的是胡蘭成整個人。
雖不敢質(zhì)疑她的愛情,卻也覺得,一個女人自知是第三者還要硬往一段婚姻里闖,一定是不夠明智。
而后來,在她與胡蘭成結(jié)婚之后,別人又成為她與胡蘭成的第三者。當(dāng)她被這段婚姻傷透心而無奈地選擇離開之時,不知是否會想到“因果報應(yīng)”四個字。
可以說,這樣的一個曠世才女,愛得沒了頭腦,喪失了尊嚴(yán)。甚至第三者的身份,非但沒令她倍覺尷尬,還一個勁地往婚姻里頭扎,最終傷了自己。
她婚姻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作為被男人用來征服的獵物,她一開始的姿態(tài)過于低矮。試想,如果一個人不費吹灰之力即可被擁有,并且篤定對方會死心塌地地屬于自己,誰還要花費力氣去追求呢?
可以想到,這中間是有個“度”在的:太難追、難纏的,時間久了,男人會沒耐心,最終選擇放棄;而太輕易到手并且特別安全的,又沒什么征服欲,時間久了,男人也會沒耐心,最終選擇拋棄。
雖然這有些很不講道理,但男人往往就是這樣。如某一首歌里所唱:“得不到的永遠(yuǎn)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張愛玲就是最好的例證,她因為愛,忍痛對胡蘭成做出的一切妥協(xié),在胡蘭成看來卻是“她倒是愿意世上的女子都?xì)g喜我”——世上果真有一個女子能夠如此超脫或說愚蠢嗎?她的死心塌地,讓他絲毫沒將她放在心上,更別說認(rèn)真去考慮她的情感需求。
“付出得越多,那傷越沉痛”,終于,張愛玲不得以選擇離開,誠如她所言:“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蓖蟮臍q月,因為這段悲哀的情感,她再沒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
女子就是這樣,常常為了愛情拼命去付出自己的全部,到頭來卻往往落得一場空。
女人是一口井,等男人來淘
張愛玲曾說:“我是一口井,等你來淘?!边@句話,平白惹來了多少女子的幻想。
猶且記得電視劇《還珠格格》里,紫薇在向乾隆皇帝轉(zhuǎn)述母親的遺言,說了這樣一段話:“她等了一輩子、恨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可是仍然感激上蒼,讓她有這個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否則,生命會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p>
人是因為感情而活著的,親情、友情,還有那最攝人心魄的愛情。沒有感情的世界,心也像片浮萍,無所依附。
張愛玲說她自己是一口井,然而,對于那些渴望獲得感情滋潤的女人來說,誰又不是一口井呢?她們焦急地等待那個合適的人來淘,然后兩個人收獲滿心的喜悅,從此快樂地生活下去,徹底對枯井say No。
有些人運氣好,早早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因此生命流光溢彩。只可惜,像張愛玲這樣的才女,即便物華天寶,是一口古井,任由后人來淘出的都是一地清冷的月光。
當(dāng)歲月的刻刀無情地雕刻著女人光潔的額頭,而她耗盡青春仍未迎來生命的豐盈——愛情,可能早已將她的生命侵蝕,不復(fù)完整。
所以說,有些女人不易等來愛情,僅僅只因為太喜歡對生命發(fā)出致命的一聲惆悵。
剛畢業(yè)的曲蕊,在踏入社會的第一天,就很幸運地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同事方景瑞。
在學(xué)生時代,曲蕊一直是個不修邊幅的女生,常常只穿著一身運動服。但自從工作遇見方景瑞后,她開始關(guān)注化妝品,每天都要逛網(wǎng)上商城給自己挑選衣服。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鼻锵Mㄟ^這些細(xì)節(jié)的變化,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產(chǎn)生好感,然后收獲愛情。
但無奈方景瑞是一塊榆木疙瘩,總是不能明白曲蕊的心意。
可能是作為一個女孩,曲蕊不好意思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繼續(xù)想辦法對方景瑞進行各種暗示和旁敲側(cè)擊。比如,每天提前10分鐘到公司,就為在方景瑞的辦公桌放上一份熱乎乎的早餐;下班后不走,總是等著方景瑞一塊,然后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有一天下午,晴空突然打了一個大雷,霎時,烏云遮日,天降大雨。
因為早上是晴天,大家?guī)缀醵紱]帶傘,曲蕊卻暗生歡喜。原來,她發(fā)現(xiàn)方景瑞也沒有帶傘,而她前天正好新購了一把雨傘,此刻就放在辦公抽屜里。
果然,到了下班時外面的雨還在下著。很多同事已經(jīng)打車走了,此時辦公室里只剩下曲蕊和方景瑞。她看到方景瑞正在收拾辦公桌,連忙起身,故作鎮(zhèn)定地走出公司。
幾分鐘后,方景瑞來到樓下,卻發(fā)現(xiàn)曲蕊正在門口玩手機。方景瑞連忙問:“你怎么不走啊?”
曲蕊說:“我看到你沒有帶傘,所以……”她甩甩手中的雨傘,“不如我們一塊走吧!”
就這樣,兩個人肩并肩一塊走在雨中。兩個月后,他們果然在一起了。
方景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你一直都在等我開口呀!”
聽完這句話,曲蕊面帶笑容地點點頭。那一刻,方景瑞之前所有的“不解風(fēng)情”以及因這種“不解風(fēng)情”而給曲蕊帶去的種種惆悵,也一下子煙消云散了。
愛情來的時候,正是帶著這樣一種莫名的“惆悵”,假使對方并沒按你想要的方式對待你,那么,你的心,就難免會產(chǎn)生一絲惆悵。故事中的女孩,很好地將“惆悵”告知她喜歡的男孩,最終令男孩醒悟,兩人一起獲得了幸福。
現(xiàn)實中,也有一些恰恰不那么幸運的女子,因為惆悵而錯失掉愛情。
就拿張愛玲來說,想必惆悵這兩個字,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在身側(cè)了。因為父母離婚,她從小得不到父親的關(guān)懷,也得不到母親的疼愛,小小的年紀(jì),內(nèi)心自然是充滿惆悵的。
這樣的孤獨,令她只能在自己的文學(xué)天賦上尋找溫暖,寫出“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是那么痛快”。為什么她要這么早地去出名——因為在別處得不到任何關(guān)懷的她,只能消耗這點兒天分獲得別人的關(guān)心。
但她又太聰明了,知道那些關(guān)心是虛頭巴腦特別不實際的,所以,又只能做出一副高冷的姿態(tài),冷眼看盡繁華世界。
可見,她成年后竟也未能徹底打消藏在內(nèi)心的惆悵。而就在她備感孤獨的時候,胡蘭成出現(xiàn)了。
胡蘭成的博學(xué)和那看似恰當(dāng)?shù)年P(guān)心,讓張愛玲的惆悵少了很多。她的喜悅有人分享了,甚至是一篇文章,都有個人在旁邊說著好或者不好——以前疏遠(yuǎn)的世界,因為胡蘭成的出現(xiàn)而有了些親切感。
只是她沒能想到,這份愛的到來,卻給她的生命帶來更大的惆悵。一段感情結(jié)束的時候,她對自己說“我將只是萎謝了”,然后帶著那份惆悵繼續(xù)自己的人生。
惆悵,是每一段愛情里都會有的,只是不同的是:有些愛情會因它而輸;有些愛情,卻能忽略它,很好地找尋到另一份幸福人生。
比如,林青霞就很好地做了一個正面例子。當(dāng)她和邢李原的婚姻昭告天下時,有記者采訪她時問,為什么最終選擇了他。
林青霞微笑著爽快地回答,因為除了他,也沒有其他男人約我啊——眉眼之間,閃過那么一絲惆悵。
不管這惆悵是真是假,至少她的選擇是:不讓這份不快阻礙她,而是化惆悵為幸運。而現(xiàn)在,她的幸福,世人有目共睹。所以說,女子要學(xué)會善于摒棄惆悵。
女人的生命是口待人發(fā)掘的井,而一味地惆悵則會為自己帶來許多霉運。真正聰明的女子,一定要懂得收藏,將那份惆悵留給寂寞的自己,而絕不呈現(xiàn)給愛自己的人。
晚年的張愛玲是聰慧的,盡管她在與胡蘭成的婚姻里受到莫大的委屈,卻懂得將那份惆悵、失落和她的愛情一起珍藏起來,安穩(wěn)地度過自己的余生。
想必她更早的時候就已懂得,既然別人無法兌現(xiàn)歲月的安穩(wěn),那就靠自己吧。
如果,愛
愛是什么?
先哲柏拉圖說:“人最初為圓形,兩頭四手四足,行動迅速、滾得飛快。宙斯看見,非常生氣,于是用斧把人一劈兩半,從此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這就是愛情的由來?!?/p>
大年初一到叔叔家拜年,堂姐正好在整理相冊。我瞧見有一本相冊的邊角已經(jīng)破皮,就打開來看,剛翻到第二頁,堂姐的喉嚨里就發(fā)出哽咽的聲音。
那是張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小女孩梳著兩個羊角辮,笑容非常燦爛,可一旁的兩個大人卻神色凝重。
“姐,大年初一哭,一年都會哭哦?!蔽姨嵝烟媒阋痪?,偷看一眼眾人,發(fā)現(xiàn)沒人注意我們,就和堂姐抱著相冊去了臥室。
照片上的小女孩正是堂姐,而一旁的大人正是叔叔和嬸嬸。記得那年堂姐才六歲,父母帶她去了她一直想去的游樂園。那天,堂姐玩了許多好玩的項目,傍晚的時候,叔叔牽著她的手回家了,可媽媽卻再也沒回來。
后來,堂姐有了“二媽”,沒過兩年,堂姐連后媽也沒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堂姐有了“三媽”,盡管她只比表姐大一輪。
堂姐吸了口氣,摩挲著照片上的人像,對我說:“我結(jié)婚的時候,她也沒來?!?/p>
或許多年積壓的情感得不到宣泄,堂姐的眼淚刷地涌了出來。起初,她只是低低啜泣,然后哽咽的聲音越來越大,悲傷也越來越濃。再后來,臥室的門不知道被誰打開,所有人都盯著堂姐看。
嬸嬸問我怎么了,我不知道該如何說,只得三緘其口。
后來,我們都去了客廳,叔叔一個人留在臥室。我怕嬸嬸問我話,便躲到另一間屋子里去。
我要回家的時候,堂姐從臥室里出來,她的眼睛腫得像桃子,神情卻多了幾分輕松。
后來,堂姐告訴我,爸爸和媽媽結(jié)婚后,由于媽媽的單位是做外貿(mào)生意的,經(jīng)常去國外出差,就和一個外國人相愛了。在愛情和家庭之間,她選擇了愛情。
我詫異,叔叔是個很厲害的人,脾氣一向不太好,發(fā)生了這樣的事,他竟然能原諒?
堂姐說,爸爸當(dāng)時生氣過,也負(fù)氣不肯和媽媽離婚??珊髞硐肓讼?,這樣的生活并不快樂,畢竟他和媽媽還是有感情的。與其兩個人捆綁在一起天天爭吵,不如放開手,這樣彼此才能幸福。
“還有,其實這些年我媽都在關(guān)注我,我很多衣服和飾品也是她寄給我的。小時候,我爸怕我想她、找她,這才沒跟我提過。我爸說,他以為我早就放下我媽的事兒了,所以一直沒告訴我?!碧媒阏f得很輕松,當(dāng)她得知媽媽還是記掛她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放下了。
兩個相愛的人,可以一輩子相守。但有時候,愛,不一定是相守——如果真愛的話,也可以是放手,就像我的叔叔。
放手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是緣分沒有了,也可以告訴自己是為了愛人更幸福,還可以告訴自己,真正相伴一生的人還沒有出現(xiàn)。
所有的理由,其實都是在說:要如何去愛,怎樣算愛;如果愛的話,我們又應(yīng)該怎樣去取舍。
當(dāng)愛情遠(yuǎn)走的時候,是彼此互相傷害,還是彼此珍藏過往,重新來過?
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自然不必質(zhì)疑,這個女子甚至是用整個生命去愛的——當(dāng)她離開胡蘭成,也將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斷送了。
她曾經(jīng)愛得那么執(zhí)著,但是胡蘭成卻是一個不懂得珍惜愛的薄幸郎——張愛玲為了愛,寧愿千山萬水,傾囊相助,胡蘭成卻是拈花問柳,從不消停。
故事中的愛,增加了因果的哲理,讓人知道,愛還有放手的形式。而張愛玲的愛,卻因為糊涂,而少了原本那份洞悉世事的聰慧。
她明知道胡蘭成的心性,卻還是相信胡蘭成寫給自己的“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話,她完全被愛所迷惑,被自己內(nèi)心深處不切實際的幻想所征服——這種愛,是女子為自己虛擲的幻想,不是真正的愛。
誠如電影《重慶森林》里所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任何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有保質(zhì)期的。
或許胡蘭成是愛過的,只是愛情一旦過期,便露出他拈花惹草的本性。張愛玲在信里寫:“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你是早已不愛我的了。”她也終于明白并且愿意接受,胡蘭成是不愛自己了——因為愛一個人,是一定不舍得對方因為她而受委屈,甚至心痛的。
過期的愛情,就算有一方還在深愛著,也只能選擇離開。
愛一個人是很容易的,見一個愛一個的人也多的是,韋小寶的七個太太足以證明塵世男人的心理訴求。但是,若要愛一個人一輩子或一輩子就只愛一人就很難了。
雖然愛讓人高尚,但愛也有讓人愛而不得時沉醉其中無法自拔的無奈——當(dāng)愛成了人一輩子的追求時,往往這個故事很快就結(jié)束于男女主人公的“化蝶”。
愛到盡頭,不一定都能得善果。愛要講究緣分,緣分不可強求。該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該是你的,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但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絕望,不要放棄自己對真、善、美的愛情的追求。要知道,人生的價值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當(dāng)真愛來臨,結(jié)果也就成熟了。
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迎接愛情,就不會如張愛玲般孤注一擲,結(jié)局慘淡。
當(dāng)愛情降臨時,別問是否永遠(yuǎn),只盡心地呵護便是。愛對了,我們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運;若愛錯了,花時間治愈好傷口,再投入到茫茫人海,繼續(xù)尋找下一份關(guān)懷。
只有無私的愛才是真的
張愛玲和胡蘭成分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內(nèi)心深處并沒有徹底放下這段感情。否則,她就不會在自己55歲的年紀(jì),寫下這本《小團圓》。這部作品,無疑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
是年,已經(jīng)步入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張愛玲,作為一個女人,她終于可以有光鮮的外在條件,去給自己生命中那段最重要的感情做一個總結(jié)。寫這樣的作品,等于是給自己的一份交代,更是對社會、對廣大讀者的回應(yīng)。
小說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張愛玲本人,則可看作是九莉的化身,因此,故事中的九莉和張愛玲一樣,有著一個身世堪憐、缺少父疼母愛的童年。
在這部作品里,張愛玲首次提到了她對母親的感受。作為讀者,我原本以為張愛玲對一向嚴(yán)苛的母親是痛恨的,卻沒想到,這本書里反映出的,卻是她作為女兒的一份愧疚之情。
少年時代的張愛玲,因為父母的離婚,母親又赴洋工作,所以母女兩個人總是聚少離多,缺少正常母女之間的那種溫存與溝通。于是,這導(dǎo)致少女時期的張愛玲,性情格外孤僻,沒有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
母親離婚后,父親再娶。張愛玲從那個滿是冰冷的家中逃離,歷盡千辛才找到她的母親。那時,張愛玲以為母親會眼含熱淚地接納自己,卻沒想到,母親對她很冷淡。
這樣的母親,少女張愛玲大抵是不愛的吧。
成年以后,她終于可以正確且全面地去理解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在《小團圓》里,與張愛玲有著同樣凄苦身世的九莉,對母親并非一味地憎恨與埋怨。特別是懂事以后,九莉以一個成年人的眼光看透了母親當(dāng)時的處境——母親離婚后,雖然從那段沉重的婚姻中解脫出來,可她一直沒有找到新的歸宿。即使她有許多情人,卻始終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庭。這樣的母親,內(nèi)心亦充滿了蒼涼與悲哀吧。
我想,一個女人只要有一些能力,她一定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孩子??墒?,少女的張愛玲無法理解生活對每個人的挑剔,亦不能理解“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作為一個孩子,她的視線也看不了那么遠(yuǎn)。
母親自有母親的難處,因為她不是一個可以為了孩子勉強自己去妥協(xié)婚姻的人。張愛玲的母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她選擇了自由。但她對張愛玲,不能說是沒有盡半點兒的母愛與責(zé)任——在父親不主張讓張愛玲上學(xué)讀書時,母親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她送進了當(dāng)時上海最好的洋學(xué)堂。
后來也是母親送她到英國留學(xué)。其間,張愛玲不幸感染傷寒,母親費盡心力聯(lián)系到一位醫(yī)生,替她精心診治,這才保住了性命——能說這樣處處為女兒著想的母親,是不愛她的嗎?
但十幾歲的張愛玲,一時還考慮不到這些,所以,少女的她是怨恨母親的。大概又因為她的模樣長得令母親失望些,所以早年間,母女兩人的關(guān)系始終不如意。
偏偏張愛玲從小孤傲決絕,對母親的不喜歡也常常流露在外,甚至好多次公然背叛母親。在別人問起她更喜歡母親還是父親時,她總是狠狠地別過頭去,從來不提母親這個字眼。
寫這本書的時候,張愛玲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了,她自己也老了。世事變遷,生活也給了她很多苦痛與磨難,她開始以成年人的視角,思量自己與母親的關(guān)系。漸漸地,她回味過來,原來母親并不是真的不愛自己。
只可惜一切為時已晚,甚至在母親去世前,張愛玲還狠心而決絕地拒絕了她想要再見一面的懇求。這一對母女,明明可以心心相依,卻最終沒能逃脫成為仇敵的命運。
或者就是因為害怕這種具備破壞性的關(guān)系,張愛玲在小說的最后這樣寫:“她從來不想要孩子,也許一部分原因也是覺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會對她壞,替她母親報仇。”
當(dāng)然,作為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這本書里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胡蘭成,也就是對應(yīng)著的九莉愛著的已婚之夫邵之雍。
隔了30年,回頭再看自己年輕時的荒唐戀愛和婚姻,張愛玲像世上大多數(shù)逃出情劫的清醒人,對那段舊的感情多了一絲譏誚。正如她與胡蘭成相識時,對方已是結(jié)過兩次婚有著兩個老婆的人,小說里的邵之雍也是帶著有婦之夫的身份,結(jié)識了年輕懵懂的九莉。
或許愛就是一只撲火的飛蛾,明知對方三心二意,卻偏偏還是愛上了他。但胡蘭成錯就錯在,他以為張愛玲跟其他女人沒什么不同,既然選擇了他做丈夫,就一定會接受他的三心二意。殊不知,張愛玲內(nèi)心也在渴望一種能夠長相廝守、信守承諾的愛情。
結(jié)婚,是胡蘭成的一時興起,雖沒辦任何隆重的儀式,只簡簡單單寫了婚書。但于張愛玲來說,那是一份認(rèn)真的保證,一份可以暖心的守護。
可惜,胡蘭成是個典型的舊式中國男人,他對女人從不吝惜溢美之詞,卻從不會真的把誰置于心上。他過分地在張愛玲面前展示自己的風(fēng)流本性,并且想要她將這認(rèn)為是一種男性的魅力——簡直不能更愚蠢了。
這樣三心二意的愛情,張愛玲不能要,任何女人都不能要。于是,她故作平靜地要胡蘭成做選擇,胡蘭成很詫異:“好的牙齒為什么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
這樣瘋狂的回答是張愛玲始料未及的,她終于心死。
很多讀者疑惑,為什么這樣重情、將胡蘭成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張愛玲,在失去他以后沒有選擇自殺,而是去了美國隱居?
這個問題似乎也可以在《小團圓》里找到,也就是九莉離開情人之后的心理活動。張愛玲這樣寫道:
“對于之雍,自殺的念頭也在那里,不過沒讓它露面,因為自己也知道太笨了。之雍能說服自己相信隨便什么。她死了他自有一番解釋,認(rèn)為‘也很好’,就又一團祥和之氣起來。”
張愛玲是真正想清楚了,胡蘭成不愛自己,因此,即便她為情自殺,他也會心安理得地過好余生。這樣的愛情,有什么值得去付出生命呢?
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如果有,所求不過是一生一世。而胡蘭成呢,卻妄想著從她這里得到愛情、性、金錢,甚至是不斷征服女人的快感。想明白這些,張愛玲最終完成了對自我的拯救,沒令自己不理智地死在他手里。
過去了,也就那么回事。她已不再喜歡他,寫完了《小團圓》,也就徹底了卻了這段荒唐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