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如夢初醒 > 吟游滄海小說如夢初醒全文破解免費版第3章

吟游滄海小說如夢初醒全文破解免費版第3章

2025-04-12 05:44:29 作者:吟游滄海
  • 如夢初醒 如夢初醒

    洪武二十五年,后世的靈魂穿越而來,成為朱元璋。面對太子朱標病逝,國儲未定,愈發(fā)紛繁復(fù)雜的局勢。他只好肯將衰朽惜殘年,向歷史發(fā)起最后一次沖鋒。當然,第一件事情,先是把朱棣叫回來!太子早逝,朱棣,你來監(jiān)國!……

    吟游滄海 狀態(tài):連載中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如夢初醒》 章節(jié)介紹

《如夢初醒》是目前很火的一部小說,其情節(jié)設(shè)置出人意料,卻又合情合理,作者吟游滄海敘事嫻熟,以獨特的浪漫在愛情寫作中自成一格。該小說第3章內(nèi)容介紹:“……臣閑暇之時,也曾讀過部分農(nóng)書,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前朝王禎的《王禎農(nóng)書》?!眲⑷?........

《如夢初醒》 第3章安民當重農(nóng) 在線試讀

“……臣閑暇之時,也曾讀過部分農(nóng)書,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前朝王禎的《王禎農(nóng)書》?!?/p>

劉三吾舉出兩個例子加以佐證,增加話語間的可信度。

畢竟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問起農(nóng)書之事,他作為翰林學士,如果渾然不知,那簡直是晚節(jié)不保。

“愛卿學識淵博,所謂‘一農(nóng)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農(nóng)業(yè)乃國之根本,不可不察?!?/p>

“如今天下已定,天下太平,老百姓有田種,有飯吃,不至于像咱以前一樣,動輒餓死凍死?!?/p>

“仰賴圣上恩德,天下百姓才能有今日衣食富足的生活,這全是陛下您的功績啊?!?/p>

劉三吾適時吹捧,“陛下德施四海,威加海內(nèi),普天之下,莫不稱頌陛下圣德?!?/p>

“這番無用的吹捧話就不用多說了,咱要的不是這個?!?/p>

朱元璋很清醒,又問出一個問題:“愛卿飽學鴻儒,尚且只是讀過部分農(nóng)書,那天下學子,豈不是對這些農(nóng)書棄之如敝履?”

劉三吾一時間不知如何接茬。

天底下讀書學子何止萬千,他們寒窗苦讀為的是什么?

不就是為的有朝一日,能夠科舉成名,登堂入室。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豈不快哉!

想要科舉成名天下知,那就得專攻四書五經(jīng),深研圣賢教誨。

否則,科舉考卷上寫什么?

至于農(nóng)書,在有志科舉的讀書人眼中,不說棄之如敝履,那也是拿來墊桌腳的“磚頭”。

稍加斟酌,劉三吾回答道:“陛下,圣人曾言‘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p>

“天下學子,無不以圣人為榜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生所求之道,豈能為旁事所累?”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現(xiàn)在的讀書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張口道德文章,提筆不切實際,咱不喜歡。”

朱元璋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場,同時也做出人事安排:“翰林院中,多的是飽學之士?!?/p>

“你們每天窩在書堆里面,拿著前人的書籍皓首窮經(jīng),也沒見你們研究出個什么名堂。”

“咱交代你一件事情,在翰林院里挑幾個踏實肯干能吃苦的人,給咱大明,也編寫一部農(nóng)書?!?/p>

“珠玉在前,咱要求不高,不準咬文嚼字,不要賣弄文采,用大白話寫,最好給咱全都弄成插圖,咱要大明的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這本農(nóng)書?!?/p>

劉三吾心內(nèi)震動,目光中滿是詫異。

自三皇治世以來,歷代王朝都將農(nóng)業(yè)放在首要位置,所謂士農(nóng)工商,便是其衍生。

但是歷朝歷代,雖說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官修農(nóng)書,卻少之又少。

武周時期官修農(nóng)書《兆人本業(yè)》已經(jīng)散佚,失傳已久。

元朝《農(nóng)桑輯要》影響深遠,可并非是給老百姓所看,更多的還是專人指導。

這些官修農(nóng)書,不說晦澀難懂,但總歸是給讀書人看的,故此行文簡略,用筆考究。

尋常百姓別說看懂聽懂,就是這本書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陛下宏圖遠志,微臣既感且佩,微臣領(lǐng)旨!”

“只是百姓大字不識兩個,即便是成書,也難以推廣?!?/p>

“而且,書籍昂貴,老百姓恐怕不會愿意購買,到時候恐怕有負陛下一番美意?!?/p>

劉三吾提出兩個嚴重的現(xiàn)實問題,直接就擺在朱元璋面前。

文盲率高,書籍昂貴,理論和經(jīng)濟上都不支持,事情就難以推廣。

丑話說在前頭,劉三吾雖然無法直接拒絕,但也設(shè)下了前提。

朱元璋聞言認同,道:“愛卿言之有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p>

“但就是歷來如此,才需要做出改變,這件事情,漢朝做不到,唐朝也做不到?!?/p>

“到了咱的大明,也該讓老百姓知道?!?/p>

“此事你無需憂心,咱自有主張,你只需要好生編修農(nóng)書,盡快呈交?!?/p>

勸不動朱元璋,劉三吾只得起身領(lǐng)旨:“臣遵旨?!?/p>

至于朱元璋所說的自有主張,劉三吾并不抱有任何希望。

老百姓不識字,需要教化,可教化需要的東西太多了。

讀書識字向來就是一筆燒錢的買賣,請老師需要錢,紙墨筆硯需要錢,買書也需要錢。

老百姓口袋里那三瓜兩棗,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就已經(jīng)不容易了,哪有多余的錢讀書?

即便是老百姓都有錢,能夠請老師買書籍,市面上也沒有這么多書。

雕版印刷即便是效率高,最多不過日產(chǎn)兩千張,如果是插圖,產(chǎn)量更低。

到時候,供不應(yīng)求,只會便宜了那些無利不起早的奸商。

對于朱元璋這種幼稚想法,劉三吾不以為意,編修農(nóng)書的旨意他接下,完成自己的任務(wù)便可交差。

劉三吾離開之后,朱元璋馬不停蹄,召見工部尚書秦逵。

皇帝召見,秦逵不敢怠慢,很快來到文樓。

熟悉的小凳子安排,秦逵也如劉三吾一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落了半邊屁股。

太子新喪,百官心內(nèi)惶惶,尤其是他這種高官,更是心驚膽戰(zhàn),唯恐一句話說錯,惹來殺身之禍。

他可是聽說,近來應(yīng)天城中,棺材鋪行情火熱,有不少官員家中已經(jīng)備好幾口棺材,每日都是如喪考妣。

他沒敢備棺材,那些小官胡來可以當個笑話聽聽,像他這樣的六部尚書,二品大員,有一點風吹草動,那都在錦衣衛(wèi)的小本本上記著。

今日備下幾口棺材,惹得皇帝不喜,今晚就能夠用上。

秦逵心情惴惴不安,耳朵支棱著,不敢錯過朱元璋半個字眼。

聽完朱元璋長篇大論,秦逵心中松一口氣,道:“陛下,工部向來擅長營造,能工巧匠不下千人,只要有準確圖紙,工部便可著手制造?!?/p>

“咱剛才畫了幾張圖紙,你拿去看看,能否制造出來?!?/p>

聶慶童手捧著圖紙走下來,交到秦逵手中,他仔細一看,約有半刻鐘時間,點頭道:“陛下,圖紙上所繪制之物,只需要兩日時間,工部便可制造出來?!?/p>

他稍稍猶豫,還是問道:“恕臣愚鈍,陛下繪制圖紙上的物件,微臣從未見過,不知到底是何物?”

“此物乃造福蒼生之利器,等制造出來,咱再同你說。”

朱元璋賣了個關(guān)子,叮囑道:“務(wù)必照圖制作,不可胡來,尺寸決不能錯?!?/p>

秦逵心中狐疑,起身領(lǐng)旨:“臣領(lǐng)旨!”

……

注1: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進士……二十二年進尚書。明年改兵部。未幾,復(fù)改工部。(《明史》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