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初醒》 章節(jié)介紹
作者吟游滄海的這篇小說《如夢初醒》,取材新穎,構(gòu)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讀來讓人愛不釋手!《如夢初醒》第8章主要講述的是:黃子澄自是不會有半點推辭之意,立刻便接話:“殿下有什么事情,盡管說與微臣,微臣必當盡心竭力,為殿下辦好?!薄包S.........
《如夢初醒》 第8章這天下,該朱允炆來坐! 在線試讀
黃子澄自是不會有半點推辭之意,立刻便接話:“殿下有什么事情,盡管說與微臣,微臣必當盡心竭力,為殿下辦好?!?/p>
“黃師在翰林院中,那也數(shù)一數(shù)二的飽學之士,這事情對黃師而言,相當簡單。”
朱允炆先是給黃子澄戴上一頂高帽子,夸獎一句,才將事情和盤托出:“黃師閑暇之余,可在坊間散播消息,描繪我之純孝?!?/p>
“無需真實,只要讓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情即可,就算是夸張了一點,也無過錯?!?/p>
黃子澄即刻反應過來,眼前一亮,贊道:“殿下果真天縱之資,如此一來,天下人人都知道殿下仁孝之名?!?/p>
“到那時,即便有人想要同殿下相爭,在名聲上,也絕對不是殿下的對手。”
“陛下又極為看重仁孝,如此對比明顯,再有老翰林上書陳奏,大事可成!”
朱允炆點了點頭,蒼白瘦削的臉上浮現(xiàn)出幾抹興奮的潮紅。
他不忘叮囑:“這件事情要辦的謹慎,可以慢些,千萬不要著急?!?/p>
“自從父王薨逝,東宮之內(nèi)多了些生面孔,我估計是錦衣衛(wèi)安插進來的探子?!?/p>
“多事之秋,做事以穩(wěn)妥為主,黃師不可操之過急,徐徐圖之,不要讓人發(fā)現(xiàn)?!?/p>
“請殿下放心,微臣回去之后會和老翰林、尚禮等人商量,有十足的把握才會施行?!?/p>
黃子澄自無不可,直接答應下來,“殿下當屈身守分,以待天時,為日后大業(yè),還要再委屈一陣?!?/p>
……
回到翰林院,齊德已經(jīng)將編修農(nóng)書的人選確定下來。
以他為首,一共十二人,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入翰林院不久的新人。
沒辦法,進入翰林院時間長一些的士人,一聽是這種苦差事,立刻退避三舍,說什么也不想摻和其中。
按照他們的話講,做這種事情,費力不討好,還容易挨罵。
就那幫在地里面討食的泥腿子,哪里值得他們這些寒窗苦讀十數(shù)載的讀書人花費心思?
他們要做的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是輔佐天子創(chuàng)造盛世的宏偉壯舉。
編修農(nóng)書?還是為了那幫泥腿子,他們配嗎?
故此,即便是劉三吾傳達朱元璋旨意,還有齊德親自鎮(zhèn)場子,諸多翰林院學子,也無動于衷。
僅有十一人,迫于壓力,這才不情不愿的答應下來。
現(xiàn)如今,這十一人都去搜尋歷朝歷代的農(nóng)書,決定將此事盡快做完,好向朱元璋交差。
齊德不免感慨:“學士,之前您說陛下不喜我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學生還以為是夸大之辭。”
“現(xiàn)在看來,的確是如此,翰林院學分之虛浮,人心之浮躁,簡直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p>
“人人只為高官,只為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沒有想著為百姓做一件實事,學生心底實在是五味雜陳。”
劉三吾翻看著王禎的《農(nóng)桑輯要》,對于齊德所說,也頗為贊同:“陛下圣明天縱,洞察人心,眼光比你我更加長遠?!?/p>
“之前我也不以為意,覺得陛下此舉乃是做無用功,現(xiàn)在看來,無論怎么講,陛下都能看到一些,隱藏在平和下的波瀾。”
“你我更需小心謹慎,老夫有所預感,未來這一段時間里,絕沒有風平浪靜的時候?!?/p>
他話音剛落地,黃子澄便急急忙忙的回來,嚷道:“老翰林,尚禮,有大事要做!”
“什么大事?你不是去太子靈前守靈了?”
劉三吾將《農(nóng)桑輯要》放下,看向黃子澄,有些疑惑。
守靈哪有這么快就回轉(zhuǎn)的,叫別人看見,少不得又是一番非議。
這多事之秋,文武百官行事都是小心翼翼,唯恐觸怒陛下,怎么黃子澄做事,還是風風火火的莽撞模樣?
黃子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未聽出劉三吾弦外之音,進門先是將門關(guān)緊,才有些興奮的道:“是殿下的意思!”
他將事情挑挑揀揀的說了,隱去自己獻策的部分,只是吹捧一番朱允炆。
“老翰林,尚禮,如今皇儲未定,你我更需要早做準備,提前落子?!?/p>
“未雨綢繆,先為殿下?lián)P名,這往后的路子也就更好走了。”
齊德微微皺眉,道:“此事是否操之過急了些,太子新喪未久,坊間就出傳聞,實在過于刻意?!?/p>
“錦衣衛(wèi)監(jiān)察百官,雖說近年來職權(quán)有所下降,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子澄兄可不要火上澆油啊?!?/p>
劉三吾也是勸誡:“尚禮所說不錯,如今形勢敏感,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陛下不喜。”
“為殿下?lián)P名是遲早要做的事情,只是現(xiàn)在就做,實在操之過急了些。”
“殿下年幼,不知道其中關(guān)竅,老夫尚且理解,子澄你怎么也跟著胡鬧,你可知這事情的后果?”
黃子澄顯然有幾分不喜了,面色略顯陰沉,道:“老翰林,尚禮,我又怎么不知道如今形勢敏感。”
“可是你們也瞧見了,陛下如今心緒未定,連番召見六部堂官,做的都是些怪事?!?/p>
“且不說這無用的編修農(nóng)書,我還聽聞,陛下要對《大明律》重修?!?/p>
“這些哪有重定儲君的想法,分明是麻痹你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p>
“殿下每日為太子守靈,形銷骨立,難道你們瞧不見?你們不心疼,我還心疼呢!”
“如此一位圣主明君的好苗子,如果不能助他登上皇位,叫那秦王坐了皇位,天下百姓還想要有好日子過?”
“或是五皇孫朱允熥,頑劣不堪,生性怯懦,哪有三皇孫殿下英明神武?”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江山社稷,三皇孫殿下就是最佳的人選,其他人,都不行!”
黃子澄的聲音壓得很低,僅僅只有他們兩人能夠聽到。
但即便如此,劉三吾和齊德,依舊被驚得面色大變,眼神直接直了。
這番話若是叫錦衣衛(wèi)得知,那他們?nèi)齻€,都跑不了抄家滅族的大罪。
……
注1:洪武八年夏四月戊申,皇第二孫濟熺生,晉王長子也。(《明實錄》卷之九十九)
注2: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皇第三孫允炆生,皇太子次子也。(《明實錄》卷之一百十六)
注3:洪武十一年秋七月癸巳,皇第四孫高熾生,今上嫡長子也。(《明實錄》卷之一百十九)
注4: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戊寅,皇第五孫允熥生,皇太子第三子也。(《明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一)